58岁就因高血压,突发心梗死亡!普利类和沙坦类,到底哪种好?
高血压是生活中一类常见的慢性病,也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疾病。虽然高血压并不可怕,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轻则住院治疗,重则失去生命。58岁的李某就因为高血压用药不规律,断断续续,结果突发心梗死亡。所以一定在内心不要小瞧了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重要性,也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更不会考虑用药,结果只会使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越来越重,所以有高血压要及时治疗。
虽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有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并且参与血压调节的器官主要有心脏、肾、脑、血管等。所以抗高血压的药物通过自己的作用机制,作用于上述器官以达到减少心排血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
今天黄医生要讲的高血压药物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说起这两种药,首先要说说它们相关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成的重要体液系统,在心血管活动和水-电解质平衡系统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变为生成,除了ACE途径外,还可以通过糜酶途径生成。
一、普利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降压机制是抑制ACEI,减低循环系统和血管组织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在这类药物中,除上卡托普利的半衰期较短,需要一天给药2次或3次外,大部分ACEI可一天给药一次。对于使用大剂量的普利类药物,可以一天内分2次给药,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多数ACEI类起效时间为1小时,并且维持24小时,所以服用十分方便,但这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所以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对于服用过ACEI类药物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的人,可以继续用药,而当症状加重时,可以改用ARB类药物。
长期服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血管神经性水肿。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
ACEI类药物临床多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
二、沙坦类药物
循环系统以ACE途径为主,而组织中以糜酶途径为主。大部分ARB类药物因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以原型药排出,而所有ARB类药物起效时间在2小时左右,作用时间超过24小时,所以用药也是一天一次,十分便捷。
ARB类药物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作用大于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作用,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和血钾水平升高,所以高血钾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值得注意的是,ARB类药物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肾衰竭、胎儿头颅发育不良和死亡,所以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对于ARB类药物,临床多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尤其是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这两类药物在抗高血压的类别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黄医生并不推荐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因这联用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肾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考量,两药物合用,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