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血脂和抑制炎症,逆转动脉硬化斑块,但是否需要吃有前提

文 / 何药师健康科普
2020-05-07 00:44

一位朋友60岁,最近体检时发现,血脂偏高,还有颈动脉斑块。听说颈动脉斑块发展下去会堵塞血管,导致脑梗死,所以很担心。于是询问:“要不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能缩小颈动脉斑块吗?”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一、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表现为内膜增厚,当颈动脉内形成斑块时,动脉可变得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

其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使血管内膜破损,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钻入”血管壁,在血管壁中缓慢“沉积”下来,并与其他物质共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二、颈动脉斑块的分级

颈动脉狭窄程度可分四级:<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如果斑块较小,颈动脉狭窄<50%,患者可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如果狭窄超过50%,患者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因此,合理预防并干预颈动脉斑块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颈动脉狭窄小于 50%是不是就安全呢

并非所有斑块都会造成严重狭窄,一般情况下,当斑块较小,颈动脉狭窄程度不足50%时,斑块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障碍。但狭窄低于 50%是不是就是安全,其实也不尽然。如果斑块性质不稳定,斑块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疡,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也可影响脑部血供,引起脑梗死。

四、颈动脉斑块有哪些危害,如何评判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早期的病变范围较局限,为数毫米大小的黄色脂点,或是长数厘米的脂肪条纹,并不引起动脉阻塞,患者通常也没有临床症状。病变后期斑块突入血管腔内,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比如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就可以造成脑缺血甚至脑梗死,导致失语、偏瘫等一系列症状。

评判颈动脉斑块的危害,要从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两个方面考虑。患者的症状综合反映了上述两个因素,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对于无症状的早期轻度狭窄,以药物治疗为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或他汀类降脂药。同时戒烟、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减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每半年到一年复查颈动脉彩超。

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是否需要他汀药物治疗呢?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和抑制炎症作用。临床试验证明,他汀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包括颈动脉斑块。但是否需要服用这不能一概而论,治疗应结合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综合考虑。

1、若颈动脉斑块导致了颈动脉明显狭窄(狭窄≥50%)

其处理原则与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均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应该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并且多数患者还应该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2、若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50%)

则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果不存在,且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如果存在血管疾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则应服用他汀类药物:

  • 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无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但患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 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Ⅲ期或Ⅳ期,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
  • 存在高血压或其他高危因素(年龄增长、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缺乏锻炼等),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3.4mmol/L以下。

六、专家共识推荐的他汀品种和剂量

2016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推荐的他汀和剂量如下:

瑞舒伐他汀:10~20mg;阿托伐他汀:20mg。

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后2~3个月复查血脂、肝酶、肌酶、血糖,根据血脂水平调整他汀剂量,降低LDL-C<2.1mmol/L,同时升高载脂蛋白A1(Apo-A1)>9%(高于1.35g/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8%(高于1.2mmol)。

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他汀治疗后LDL-C显著降低到1.4~2.1mmol/L,冠脉斑块保持不进展;若同时升高Apo-A1>9%,达到1.35~1.5g/L和HDL-C>8%达到1.2~1.4mmol/L,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斑块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