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寿命决定人的寿命,注意这几点,就可拥有通畅的血管

文 / 心血管病李医生
2020-04-08 16:48

根据2017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目前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也就是说不到5个人里面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因疾病死亡的人数的40%以上。这个比例已经远远的超过肿瘤导致的死亡。心血管病的防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病,病情进展很慢,疾病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经过数年到数十年的发展,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此时病变已经比较严重。如何在病情进展之前,进行有效干预,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

心血管疾病虽然很可怕,但是它是一种可以预防性的疾病。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有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心血管病的危害,并开始努力的寻找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Framingham研究,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血压总胆固醇升高。这些因素被称为传统危险因素。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基因多态性,炎症相关因子,代谢相关因子,血脂有关成分。以及心理因素等等,这些成为新的危险因素。下面我们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1,高血压

中国有2.7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均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随着血压的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高于完全正常的人群。

2,血脂异常

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最主要的物质。胆固醇的成分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其升高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而高密度指蛋白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以前认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没有关系,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糖尿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高。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倍。

4,肥胖和超重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人体内的脂肪也分好的脂肪和坏的脂肪,坏的脂肪就是腹部脂肪,你看见一个人,上半身尤其是肚子很大,但是腿不粗,那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向心性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好的脂肪是腿部和臀部的脂肪。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腿太细了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儿,腿粗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左侧为坏脂肪,右侧为好脂肪

5,吸烟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每天的吸烟量和烟龄的时间长短有关。美国的Framingham研究发现,每天吸烟大于、等于和小于20支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提高了7.2倍,2.6倍和1.4倍。此外吸烟者的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高出2倍。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不稳定,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

6,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热量摄入过多,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或超重。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摄入,也会引起血脂的代谢紊乱。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高血压。水果蔬菜、植物性纤维素的摄入减少,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7,性别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目前的研究认为,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绝经之前的女性很少出现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吸收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非绝经女性的2倍。

8,心理和社会因素

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大城市人群更是如此。长期处于应急和紧张状态。会导致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疾病。还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

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社会孤独感的危害等同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甚至比不运动带来的危险还要严重。现在网络很发达,社交媒体也很流行,但是社交媒体能拯救孤独吗?答案是不能。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刷微信或使用其他社交媒体超过两小时,孤独感反而会增加一倍。

9,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较强的影响,如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就是基因缺陷导致的胆红素的代谢和胆固醇的代谢障碍。这部分人群,在很年轻,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疾病。

上面我们说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只是危险因素,并不是说有了危险因素就一定会发生心血管疾病。有了这些危险因素以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把几个数据输入心脑血管风险计算器,来预测10年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这个计算器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根据中国人群的大样本的数据研究出来的(http://www.cvdrisk.com.cn/ASCVD/Eval或下载心脑血管风险APP)。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发的适合中国人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
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那怎么预防呢?就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消除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或者让危险因素的危害降到最低。

首先是血压达标

需要将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切忌在血压服药后血压正常,然后就停药,这样会造成血压的波动,反而对血管造成的损害更大。有人担心长期吃降压药,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其实不会,现在的降压药都很安全,可以长期服用。就算是某一种降压药的副作用不能耐受,那我们可以选择别的降压药,有好多种降压药可供选择。肯定能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副作用最小的方案。

其次就是血糖

通过用一些降糖药物,以及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第三就是控制血脂

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以及服用他汀类的药物,将总胆固醇控制在4.68mmol/L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内。

第四是戒烟

吸烟是百害而无一利,不光要戒烟还要避免吸入二手烟。二手烟里的有害物质更多。其危害甚至超过了直接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这样硬化斑块更容易破裂,导致心梗。

第五是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

包括减少热量的摄入以及更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盐、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比如米饭,面条馒头等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鱼类以及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植物性纤维素、蔬菜、水果的摄入。植物性纤维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钾,可以有助于排除体内过多的钠。

第六,增加体力活动

现在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体力活动较前明显减少。提倡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增加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具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运动所有生活方式调节中,降压效果最好的,可以降低10~20mmHg的血压。运动增加了热量的消耗还可以避免超重和肥胖,以及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另外,运动还可以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去年的时候,体检甘油三酯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2mmol/L。随后两个月的时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20公里。然后再复查的时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到1.4mmol/L,甘油三酯下降到1.3mmol/L。

运动还可以舒缓神经。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说运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克星。我们也常说,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2019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根据数百万人的数据模型进行了一个推算。通过简单的三种方法就可以拯救全球近亿人的生命。这三种方法,第1个就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的覆盖率到70%。第二,将膳食钠摄入量减少30%。第三,消除反式脂肪。其实这三种方法呢,主要就是通过控制血压和血脂。

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大。是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但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消除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在预防心血管病方面,中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拥有通畅的血管的路上,你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