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和高血压相生相伴,如何选一药两者兼治?药师给出了7个方案
高血压同肾病两者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同时患有肾病、高血压的情况较为常见。肾病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而高血压又会损害肾功能。因此,治疗高血压也是治疗肾病,提升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临床治疗中,有效的控制血压,能够降低肾脏损伤,提升肾病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血压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在患者伴有肾病时,药物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高血压治疗药物不能够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脏健康;其次,治疗药物不能够诱发肾脏不良反应;最后,药物尽量不要通过肾脏排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
临床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病患者治疗高血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肾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其主要治疗机理为缓解患者外周血管阻力的同时,降低患者肾小球内的高压力、高灌注以及高滤过率,从而有效的治疗蛋白尿,缓解肾小球硬化等肾部疾病,即降血压的同时不增加肾脏负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适用于高血压同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分为短效制剂、长效制剂、中效制剂三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的选择。例如,培哚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长效抑制剂。但是由于贝那普利、福辛普利长效抑制剂需要经过肾脏进行排泄,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
但是使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常伴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因此,不耐受患者不适宜使用,孕妇、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小剂量使用。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将血压下降至 125/75 毫米汞柱左右。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主要作用为,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缓解蛋白尿,保护肾脏。临床中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高血压合并肾病的降压首选药物,但是部分患者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耐受,此时需要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进行降压。除此之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中还常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降压治疗中。常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等。
中枢性降压药物
中枢性降压药物在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降低血压的同时,不会对肾脏产生影响,适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常用的中枢性降压药物有甲基多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甲基多巴副作用较大,容易对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功能造成损伤,因此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应停药。需遵医嘱,不可随意用药。
利尿剂
高血压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临床常见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氢氯噻嗪主要用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呋塞米多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
钙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又有助于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退。可应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钙拮抗剂有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缓释片等。值得注意的是,心功能障碍者不适用维拉帕米缓释片,易心动过缓继发其他疾病。
β 受体阻滞剂(洛尔类)
通过减缓患者的心律、降低心排出量和血浆肾素活性来控制血压。该类药物不会对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率造成影响。临床中常应用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α1 受体阻滞剂
α1 受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后的 α1 受体,降低血压同时不影响肾功能。常用的 α1 受体阻滞剂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等。需要注意的,服用此类药物容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应尽量避免夜间起床。除此之外,孕期、哺乳期、儿童禁止使用此类药物。
随着人物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高血压以及肾病都属于高发疾病,两者并发的情况也比较多。在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