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血压的人,想知道你的血管是否有硬化吗?这几项指标能告诉你

文 / 天天听健康
2019-07-25 01:13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对于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在把血压控制达标的基础上,避免高血压对全身多器官的损害、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是终极的治疗目标,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发展,且这些病变的发生有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能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非常关键,这与有高血压的人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张先生高血压十多年,与他患病年限相近的很多人都查出了颈动脉斑块、肾损害以及轻重不等的心脑血管病,但张先生却在这些方面基本没有损害发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或许他这些年的一些做法能为更多有高血压的人一些帮助。

血压控制早达标

张先生诊断出高血压时刚四十多岁,血压150/95mmHg上下,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上犹豫不决,在尽可能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清淡少吃盐、避免久坐多运动等的基础上,开始小剂量服用降压药,多年来血压基础控制在120/80mmHg左右。

【医生评析】人体的理想血压为120/80mmHg以下,超过此值即会对血管产生微损伤,一旦有高血压的发生即表明机体自身血压调节机制障碍且会持续存在,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改善。虽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生活细节变化的不确定性会使干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稳定性,及时借助降压药的帮助可以持续稳定地达到强化降压的目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于高血压的控制,越早进行强化治疗、血压控制达标的年限越长,对血管的保护成效越大,有高血压的人获益也将会达到最大化。

血糖血脂多检测

张先生在经常监测血压的同时,很注重对血糖、血脂的检查,十多年来血糖虽然较从前有所升高,比如空腹血糖从4.8mmol/L到如今的5.6mmol/L,但未曾超过6.1mmol/L正常值的上限,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也始终控制在了2.6mmol/L以下。

【医生评析】有高血压的人通常机体各项代谢容易发生异常,且随着患病年限的增长,糖脂代谢紊乱常会同时发生,临床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同时发生糖尿病、血脂升高。而血糖的升高与高血压一样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尤其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超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中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高血压的人在血压控制达标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血糖、血脂的变化,力争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心脑眼肾常关注

张先生每年会定期做体检,为的是及时发现是否有早期病变的发生,通过很多简单地检查比如心电图、眼底检查、尿液检查等对自己的全身状况做了解,发现问题即请医生进行指导,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医生评析】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特别是对血管的损伤会从微小血管起始,眼底病变、肾脏疾病即是容易最早发生的微血管病变,而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病变虽然发生时间较晚,但在发生早期也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出现,一些看似很简单的无创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血管的早期损伤,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比如:

  • 心电图检查 有高血压的人左心室增厚是心脏心肌病理性改变的常见表现,早期筛查与诊断后积极采取措施可以得到完全逆转,降低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4-8倍以上,而简单的心电图检查即有助于及时发现左心室增厚。
  • 眼底检查 眼底分布有大量的细小血管,往往是最早受高血压、高血糖损害的血管,且是人体唯一肉眼可见的血管,定期进行眼底血管检查可以明确观察到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对发现、预测血管病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血压升高是肾脏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肾脏损伤后又会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及增加血压控制的难度,且肾脏血管属于微小血管,非常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及时发现早期肾损害不仅是保护肾脏的需要,更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基础。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既可发现肾脏早期的微损害,也可预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对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极具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张先生高血压十多年,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基本没有受到损伤,不是凭运气而是缘于他采取了积极而合理的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重视。

在目前影响人类寿命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首当其冲,尽管如此,只要能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它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完全可以与正常人一样享有所期望的预期寿命,关键在于对它的重视程度如何。

那么,您能像张先生一样做到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