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高血压指南治疗新趋势:强化、简化、优化
血压控制达标是降压治疗策略的核心,而联合治疗能够促进降压早期达标、简化降压方案以及改善治疗依从性,是顺应降压治疗的新趋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1]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是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每5例疾病死亡中就有2例为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因素,中国约50%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遗憾的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2%,而控制率却仅仅为16.8%,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我国血压的达标率已成为影响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一环。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因此血压达标并维持长期达标是我们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但事实上,因为高血压本身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单药治疗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强度,在随机对照研究中,单药治疗所获得的降压达标率不足50%,即使单药剂量加倍疗效也并无明显改观。
而联合使用2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可显著增强降压疗效,提高血压达标率,多项临床研究均表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更多的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各药的按需剂量配比处方,另一种则是采用固定配比的单片复方制剂,其中单片复方制剂能够促进降压早期达标、简化降压方案和改善治疗依从性。
凭借“强化、简化、优化”的优势,单片复方制剂已先后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明确指出,与随机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单片复方制剂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而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单片复方制剂的这些特点。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4]显示,起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较自由联合及单药治疗者血压达标率显著升高(68% vs 59%,P<0.001),而且起始单片复方制剂组50%的患者血压达标中位时间为195天,显著快于起始自由联合组(269天,P<0.001)。而另外一项对医疗保险数据的回顾性分析[5]则表明,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相比,患者依从性可提高46.5%。3 A+C单片复方制剂:优选联合方案在众多不同组合的单片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 的单片复方制剂,是各指南优先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之一,其内在组分在作用机制上具有明确的互补、协同降压效应。
首先,CCB具有直接扩张动脉的作用,但会反射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而ARB恰可抑制RAAS激活,另外CCB利钠和轻度利尿作用能够增强ARB降压疗效,所以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降压疗效。
其次,CCB兼有扩张肾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作用,而ARB主要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故两者联用对肾小球内压有良好效应,协同保护肾脏。
此外,CCB会使毛细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踝部水肿,而ARB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可减少CCB所致水肿。
因此,ARB+ CCB单片复方制剂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并减轻彼此的不良反应,能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4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强效、持久、保护、简便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是ARB+CCB单片复方制剂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指南推荐的ARB+CCB单片复方制剂之一,众多临床研究也已证实了其强效、持久、保护、简单的降压优势。
强效: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6]以重度高血压患者(基础血压≥180/95 mmHg)为受试对象,发现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2周可快速且显著降低血压,且在8周治疗期降压效果一直持续,收缩压降幅接近50 mmHg。
持久:另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7]则发现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降低清晨血压、平稳控制24小时各时段血压水平,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达标率高达82.7%。
保护:TRANSCEND研究[8]证实替米沙坦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梗发生率27%,CAMELOT研究[9]证实氨氯地平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37%。而TEAMSTA PROTEC研究[10]显示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
简便:只需一天一片,方便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一项对医疗保险数据的回顾性分析[5], 患者分别接受ARB+CCB单片复方制剂或ARB/CCB自由联合,随访结果显示,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相比,患者依从性可提高46.5%。
总 结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80 mg/5 mg)是唯一双组份半衰期均超过24小时的A+C复方制剂,已被列入《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双组份机制互补协同,强效持久降压。一天一片,患者依从性更好。单片价格较两个单方药品叠加使用更具价格优势,高性价比。
审批号:PC-CN-100949 有效期至:2020年7月3日
参考文献:
[1]胡盛寿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03): 第209-220页.
[2] Williams B,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39(33):3021-3104.
[3] 邢辰.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33(19):20.
[4] Egan BM et al. Hypertension. 2012 Jun;59(6):1124-31
[5]Zeng F, Patel BV, Andrews L 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10, 26(12):2877-2887.
[6]Neutel JM, Mancia G, Black HR et al.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2 Apr;14(4):206-15.
[7] White WB, Littlejohn TW, Majul CR, et al. Blood Press Monit. 2010 Aug;15(4):205-12.
[8] Foulquier S,et al.J Hypertens. 2014 Jun;32(6):1334-41.
[9] Nissen SE, Tuzcu EM, Libby P, et al. JAMA. 2004 Nov 10;292(18):2217-25.
[10] Jagodzinski A et al.Clin Chem. 2017 Sep 13.
看过,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