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有仁用“笨办法”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

文 / 南方Plus
2019-07-02 11:39

医生为患者诊断病情的过程是通过对患者主动叙述的病史、症状及信息,按照疾病知识和临床原则进行整合,得出初步印象,再有针对性地选取辅助检查,验血、B超或CT等。待信息量足够支撑诊断时,就给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实中,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病人多,在门诊,医生看每位病人的时间通常不超过8分钟,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一些患者的就医体验欠佳。

近日,记者发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陈有仁主任,不仅说话轻声细语、愿意跟病人多聊几句,还为每位陪同就医的患者家属量血压,现场科普几句日常关注自身血压的重要性。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探寻答案,记者前往该院跟着陈有仁主任一起上了半天班。

花时间为每位陪同就医患者家属量血压

记者与陈有仁一起“上班”的这一天下午,一共有21位病人预约了他的专家号。当记者到达诊室的时候,门外挤满了或坐在椅子上、或站在过道里的患者及家属,记者尝试体验像他们一样站在门外等候,却发现连个可以靠墙站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在诊室里面,一位老人家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前来复诊,凭着儿子拿来的纸条上面记录着家里各种降压药还剩下多少,陈有仁主任就判断出老人家可能由于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有漏服药的现象,开药之后嘱咐患者家属要多留意提醒,或看着患者吃药。随后,又为老人家的两个儿子分别量了血压,并记录在册。

“高血压与遗传有关,父母患有血压高的,其子女也容易患上高血压,这类高危人群平时应更注意关注自己的血压。”陈主任表示。

随后进来的男性中年患者是首诊,患者自述前一晚11点突然觉得胸闷气短,再往前几天去学校给小孩开家长会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多年来一直身体不错,没看过病,希望借此机会好好查一查。陈主任一边嘱咐其安心,一边为其办理检查手续,还不忘为其同来的妻子也测量了一次血压,并嘱咐其助理为患者建立高血压病管理档案。

有位老妈妈患高血压,她的体形偏胖,陈主任嘱咐其减重,并告诉她,如果可以减重5公斤,血压就可下降10毫米汞柱,平时连水都不要多喝,陈主任教她在手机上下载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日常将早晚、饭前饭后的血压测量结果上传记录下来,便于医生查阅了解病情发展,又为她的女儿也量了一次血压。

“多聊几句,可以减少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记者注意到,陈有仁主任说话语速不徐不疾,对病人细心、极有耐心,其医嘱包括尽量不要熬夜,少吃宵夜,不能喝啤酒,要适量运动,注意保持体重,每家必备一台血压计等,这样的预防高血压疾病知识宣教,更像是与病人“闲话家常”。

“医生多说几句,把疾病讲解得详细一点,可以减少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医生把药怎么吃、什么时间吃,多说几遍,患者听进去记住了,遵从医嘱,也许病就能好得快些。”陈有仁说。

不过,为每位陪同的家属量高血压毕竟会耗费很多时间,也会耽误其下班时间。为什么陈有仁还要这样做?

对此,陈有仁说,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其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今年“世界高血压日”我国的活动主题为“18岁以上知血压”,为了让更多人引起重视,知道并关注自身血压,“这个‘笨’办法肯定是有效的。”陈有仁说,“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希望呼吁更多的心血管病医生一起来做这件事情。”

■简介

汕大附二院心内高血压科长期开展周边地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借助于“高心健康”APP平台及应用“国家高血压专病医联系统”,已逐步形成具有专科特色的“医患远程电子传导诊疗数据沟通信息新医疗模式”,实现对高血压慢病防治的精准持续管理,控压效果位居粤东地区前列,此前已被列为粤东高血压专病医联体中心承建单位。

■小贴士

早期高血压警惕三种症状

据悉,有80%的患者在高血压的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压升高,但身体并无明显不适,这就导致很多人会忽视高血压的发生。

其实,在高血压发病前,患者可能在持续一段时间内出现严重头痛异常出汗也是症状之一,有些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夜里睡觉会无故出汗,需警惕是高血压引起,血压升高会造成肾上腺素的分泌异常,容易造成无缘由的出汗;血压升高会影响到心脏供血,也会出现呼吸障碍,日常可留心观察自己是否会经常下意识地深呼吸,这可能是高血压或肺部损伤引起的。

高血压早期症状不明显,与身体日常出现的小毛病无异,容易被忽视。若以上三种症状均出现,应及时测量血压,尽早就医,早期的高血压是可以被调整的。

【文/图】全媒体记者 宋芾

【作者】 宋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