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QICC2018丨霍勇教授:高血压防治全球化及中国特色
编者按: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发现,高血压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最重要原因。2018年9月7日,CSC&QICC 2018年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针对高血压防治的全球化及中国特色发表专题报告,介绍了全球化中的高血压定义和控制目标,强调高血压防治的基础,并重点分析高血压全球化的中国特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勇教授
全球化中的高血压定义和控制目标
关于高血压的定义,目前,相关指南仍略存差异。以欧美指南为例,美国指南推荐的诊断高血压的血压界值为130/80 mm Hg,高血压的分级标准也全线下移;与之不同,欧洲指南则仍坚持采用140/90 mm Hg的界值。
血压控制目标方面,也是高血压指南持续争议的焦点。既往有涉及万人以上人群队列数据的观察性研究显示,在115/75 mm Hg以上时,降压治疗的血压水平越低越好。对RCT研究的数据分析显示,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可能存在J型曲线关系,血压过低心血管风险也增加。但具体分析来看,血压与卒中及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有所不同,血压过低增加卒中风险的现象并不明显。
总之,目前,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仍有待进一步统一。此外,鉴于不同患者在同等血压水平下的心血管风险存在差异,未来,有必要针对各种特殊人群开展相关研究确定其适宜的血压控制目标值。
血压测量——高血压防治的基础
高血压患者疾病的全貌实际上,需通过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心动脉压和特殊状态下的血压以及运动/睡眠中的血压等多种血压来反映。不同血压测量方法所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有所不同,各有优劣。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指导高血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研究显示,与诊室血压相比,ABPM能更好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2018 ESH/ESC高血压指南也肯定了ABPM的价值,认为“ABPM增加血压测量的可重复性,避免白大衣高血压”,但也强调其与常规诊室血压在测量值、预测价值方面的异同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临床研究阐明。关于是否应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应用ABPM,目前,证据尚不充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家庭血压监测,对23项相关RCT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其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健康状况。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简化流程、方便用药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相关权威分析发现,在降低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五大类降压药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对高血压药物而言,降压才是硬道理,降压之外药物特异性获益无确切证据。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降压,则强调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结合药物特点个体化用药。
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临床实践中要坚持简化流程和方便用药。研究显示,与单药加量相比,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成本效益比。2018 ESH/ESC高血压指南专门提倡早期联合,推荐单片复方制剂这种简单实用的降压选择。目前,简化方案、方便用药、高效评估及标准化流程已成为全球化高血压管理的重要原则。
全球化的中国特色
我国多省市21 441例无心血管疾病人群队列随访20年最新数据显示,2017 ACC/AHA高血压指南定义的1期高血压占比为25.8%,但≥60岁的1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心血管风险无显著变化。因此,无心血管合并症的中国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定义可能不能照搬美国最新指南。
此外,对中国人群的分析显示,饮食摄入钠高钾低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存在比例不容忽视。解析H型高血压的成因,其与中国人群的叶酸水平较低、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较高有密切关系。
CSPPT研究显示,与单纯采用依那普利降压相比,依那普利叶酸片可使卒中风险显著降低21%,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效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的卒中提供直接证据。CSPPT研究后对20余项RCT研究的荟萃分析也一致确证“叶酸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因此,中国应针对非强化叶酸人群创建H型高血压患者卒中的精准预防体系。相信,未来,我国最新版高血压指南的发布将为大家认识中国高血压提供更多信息。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