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90分钟为89岁老人不开胸换瓣膜?省人医心内科团队再创生命奇迹!
哈哈
白
1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 一天内成功为3例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中重度关闭不全的老人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据了解,这类病人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外科开胸手术,然而即便是这样风险也极大,目前除了开胸手术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度成为治疗中的难题。
经过省人医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不开胸成功帮老人换瓣膜,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 心血管内科团队术后表达喜悦心情
01
89岁是手术禁区?不是。
仁医君了解到,3名患者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9岁,2个月前,老人出现了活动后的胸闷气喘,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就需要坐下来休息喘气,甚至出现了晕厥。
此前,老人在医院做过的心脏超声提示他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且主动脉瓣钙化非常严重,心功能不全表现已十分明显。
▲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
孔祥清教授表示:临床上这一类患者在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当瓣口重度狭窄时病人大多有倦怠、胸闷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黑朦或晕厥,甚至有随时猝死的风险,按照常规治疗办法,就是外科开胸手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但老人已经快90岁高龄了,开胸手术风险极大。
入院后,孔祥清教授带领团队认真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心脏超声检查证实了老人主动脉瓣钙化严重,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老人还合并严重的冠心病。
面对这样高龄的老人,从临床指征上属于 STS评分(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极高危,手术风险及难度之高可想而知。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孔祥清教授决定,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救治老人的唯一希望。
▲ 孔祥清教授和葛均波院士讨论瓣膜释放位置
02
利索和精细矛盾吗?不矛盾。
术中,由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带领团队,用18毫米*40毫米的主动脉扩张球囊对患者重度钙化狭窄的瓣膜进行扩张,后将26毫米的Venus A人工瓣膜预装到输送鞘上,顺利将瓣膜放置于主动脉瓣环合适位置,替换病变瓣膜。即刻造影及食道超声显示:瓣膜位置准确,狭窄解除,跨瓣压差明显减小,无主动脉瓣返流,手术成功!
手术团队既“果断利索”,又“精雕细琢”,手术用时将近90分钟。术后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ICU监护观察,老人很快就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仅在腹股沟处有一个5毫米左右的微小创口。
1
2
3
图1:球囊预扩张
图2: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过程中
图3: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后,造影无主动脉瓣膜返流
03
90分钟效果超过了4小时?是。
“ 相比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开胸瓣膜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仅需要90分钟。TAVR手术的开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的医院可以开展,这项微创介入手术可以造福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心脏没有伤口,使他们避免开胸所带来的创伤大、并发症多种风险。”孔祥清教授表示。
“术中所使用的VENUSA-Valve置换瓣膜是由我们团队自主设计研发,也是目前国内通过CFDA批准上市的唯一一个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器械。” 孔祥清教授介绍,3名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监护观察,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一般第2到3天患者就可转回普通病房。
▲ 2017年5月,孔祥清教授因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装置、高血压无创治疗器械及技术等方面研发转化的重要贡献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04
只是新技术?这开启了新时代。
仁医君了解到,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在全麻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开胸手术置换病变主动脉瓣,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特别是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孔祥清教授表示,根据2015年中国TAVR专家共识,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行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风险较大,应首选TAVR手术。
据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外科手术的微创手术,不需开胸及体外循环,通过血管介入手段,将一枚支架主动脉瓣通过血管径路送至病变主动脉瓣位置——因此,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对手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开展此项技术,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上迈上新的台阶,同时也开启了江苏省对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崭新时代。
专家简介
孔祥清教授
孔祥清,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兼任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领衔发明国际首个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及生物陶瓷封堵器,并应用于临床,产品已推广到全球30余国家和地区,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国家863计划课题资助下,成功研制国内首个自主设计的介入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装置,作为术者应用该瓣膜产品在越南完成世界首例经皮自膨式肺动脉瓣植入病例,两款瓣膜产品获得科技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组第一。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项目资助攻关国际首个高血压无创治疗设备研发。累计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170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收录23篇。主编出版医学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临床专著8部。
专业特长:
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高血压无创治疗。
研究方向:
结构性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高血压优化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
稿件来源 / 综合
鸣谢 / 彭澎
排版统筹 / 周宁人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