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β受体阻滞剂使用攻略!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防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指南对于如何正确应用β受体阻滞剂均给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对这些建议做简要整理。
高血压
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减慢心率、抑制过度的神经激素和RAAS的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还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预防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
1. 适应证
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1)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增快,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合并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减慢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甚至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
(2)高血压合并交感神经活性增高: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合有心率加快等交感活性增高表现的高血压患者。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以控制血压。优化的联合方案为β受体阻滞剂+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012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若无禁忌证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Ⅰ,A)。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若无禁忌证,24小时内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长期使用(Ⅰ,B)。2012美国AHA稳定性冠心病指南建议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合并心力衰竭(Ⅰ,A)、心肌梗死后及心绞痛患者(Ⅰ,B),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可优选ACEI或β受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减慢静息心率至50~60次/分;治疗后进行中等量活动时,心率应较静息增加少于2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心率可降至50次/分。
(4)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欠佳的严重并发症。建议所有高血压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且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NYHA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病情稳定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B阶段患者(LVEF<40%),可以立即使用,心功能Ⅳ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使用。目标心率为55~60次/分。
(5)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建议首选β受体阻滞剂,达到减慢心率和降压的目的,以减少主动脉病变处的层流剪切力损伤。急性期建议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标心率<60次/分。
表1 常用β受体阻滞剂单药应用
表2 β受体阻滞剂应用推荐
2. 禁忌证
不适宜首选β受体阻滞剂的人群包括:有卒中倾向及心率<80次/分的老年人、肥胖者、糖代谢异常者、卒中患者、间歇性跛行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禁用于合并支气管哮喘、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严重心动过缓的高血压患者。
3. 注意事项
(1)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卒中事件的影响存在争议。不建议老年高血压和卒中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除外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强适应证。
(2)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均应从极小剂量起始,如比索洛尔1.25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缓释片12.5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平片6.25 mg,每日2~3次;卡维地洛3.125 mg,每日2次。如患者能耐受,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直至达到心力衰竭治疗所需要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临床试验的最大日剂量:比索洛尔10 mg,美托洛尔缓释片200 mg,美托洛尔平片150 mg,卡维地洛50 mg,但需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决定。目标剂量的确定一般以心率为准。
(3)使用常规剂量β受体阻滞剂血压未达标,而心率仍≥80次/分的单纯高血压患者可增加β受体阻滞剂用量。
(4)对不适宜的人群,但临床存在交感激活以及心率加快(合并严重肥胖的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需评估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建议使用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或奈必洛尔。定期进行血压和心率的评估,有效进行血压和心率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
研究显示,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3个月时)可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治疗4~12个月,还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室形状,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
1. 适应证
①结构性心脏病,伴LVEF下降的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②有症状或既往有症状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LVEF下降、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终生应用,除非有禁忌或不能耐受;③NYHA心功能分级Ⅳa级心力衰竭患者在严密监护和专科医师指导下也可应用。
2. 禁忌证
①支气管哮喘;②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除外已植入起搏器者);③心率<50次/分。
3. 应用方法
推荐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卡维地洛,这3种药物均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证据。绝大多数临床研究均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该药较酒石酸美托洛尔证据更充足,但治疗初期可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过渡。LVEF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一经诊断,在症状较轻或得到改善后即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
(1)起始和维持
①起始剂量宜小,一般为目标剂量的1/8,如患者能耐受前一剂量,每隔2~4周剂量可加倍,滴定的剂量及过程需个体化。
②在药物上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及淤血的症状及体征、每日体重。患者有液体潴留或最近曾有液体潴留史,必须同时使用利尿剂,预防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初期液体潴留恶化。
③在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可以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根据患者病情减少剂量,休克及严重低血压患者应停用,但在出院前应再次启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④即使β受体阻滞剂未能改善症状,仍应长期治疗。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会导致病情恶化,应避免。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气道反应性疾病或无症状心动过缓患者,但对于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表3 慢性HF-REF常用β受体阻滞剂及其剂量
(2)目标剂量的确定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应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静息心率是评估心脏β受体有效阻滞的指标之一,通常患者心率降至55~60次/分的剂量为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中国人群个体差异很大,因此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宜个体化。
心律失常
1. 非持续性室速(NSVT)
➤心梗幸存者和左室功能下降的患者合并NSVT,若无禁忌证,推荐β受体阻滞剂(Ⅰ,A)
➤症状性NSVT患者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Ⅱb,C)
➤对于心衰患者,除了针对心衰的最佳药物治疗外,胺碘酮、索他洛尔和/或其他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内转复除颤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可减少电击,也可以控制不适合ICD治疗的NSVT患者的症状(Ⅱb,B)
2.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
➤所有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室颤电风暴患者均应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治疗(Ⅱa,C)
3. ACS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猝死(SCD)的预防和处理
➤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速推荐β受体阻滞剂(Ⅰ,B)
➤所有的ACS患者住院期间及后续的治疗,如无禁忌证,应该给予β受体阻滞剂(Ⅱa,B)
➤除β受体阻滞剂外,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Ⅲ,B)
4. 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对于患长QT综合征(LQTS)或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的妇女,在整个妊娠期和产后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Ⅰ,C)
5. 扩张型心肌病(DCM)室性心律失常
➤推荐优化的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以降低猝死的风险和进行性心衰(I,A)
6.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律失常
➤对于频繁发作室早和NSVT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治疗,推荐应用到最大的耐受剂量(Ⅰ,C)
7. 预防心衰患者SCD
➤对于收缩功能障碍(LVEF≤35%~40%)的心衰患者,推荐ACEI(或不耐受ACEI时,应用ARBs)、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优化药物治疗,减少总死亡率和SCD(I,A)
8. LQTS
➤推荐临床诊断为LQTS患者(包括QTc≥470 ms的无症状者和/或既往有晕厥史或室速/室颤记录的有症状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I,B)
➤有心脏骤停病史的LQTS患者推荐ICD植入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Ⅰ,B)
➤携带致病性LQTS突变但QT间期正常的患者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Ⅱa,B)
9. CPVT
➤伴有自发或应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CPVT患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Ⅰ,C)
➤CPVT患者接受了最优化的药物治疗仍然出现心脏骤停、反复晕厥或多形性/双向性室速,推荐β受体阻滞剂联合ICD治疗(Ⅰ,C)
➤即使运动试验阴性,CPVT基因阳性的家庭成员也应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Ⅱa,C)
➤接受ICD的CPTV患者,为了减少ICD电击,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联合氟卡尼治疗(Ⅱa,C)
10. 特发性非流出道室速
➤当导管消融难于施行或不愿接受的症状性左室IVT患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钠通道阻滞剂(Ⅰc类药物)治疗(Ⅰ,C)
➤推荐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钠通道阻滞剂(Ⅰc类药物)治疗症状性乳头肌室速(Ⅰ,C)
➤推荐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钠通道阻滞剂(Ⅰc类药物)治疗症状性二尖瓣环或三尖瓣环室速(Ⅰ,C)
11. 房颤
➤推荐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用于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控制(Ⅰ,B)
➤推荐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CCB(维拉帕米、地尔硫)用于急症但不伴有预激综合征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直接同步电复律(Ⅰ,B)
➤ACS合并房颤患者在无心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支气管痉挛情况下,推荐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Ⅰ,C)
➤合并有甲亢的房颤患者,如无禁忌,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Ⅰ,C)
➤对于代偿期心衰和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控制房颤时的静息心率(Ⅰ,B)
➤对于不合并心室预激的心衰患者,建议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但对于充血性心衰、低血压、LVEF明显降低的患者要慎用(Ⅰ,B)
➤为减少心脏手术围术期房颤,除非禁忌证,推荐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预防术后房颤(Ⅰ,C)
➤对于围术期房颤心室率控制,除非禁忌证,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脏术后发生的房颤(Ⅰ,C)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预防HCM患者的房颤复发,建议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联用(Ⅱa ,C)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LVEF正常心衰患者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控制静息或活动时心室率(Ⅱa,B)
➤对于伴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非二氢吡啶类CCB可加重快心室率反应,甚或诱发室颤,不建议使用(Ⅲ,B)
➤对于失代偿心衰患者,不建议静脉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和决奈达隆(Ⅲ,C)
缺血性心脏病
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心室颤动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对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的疗效。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4 h内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Ⅰ,B)。建议口服美托洛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若患者耐受良好,2~3d后换用相应剂量的长效控释制剂。
以下情况时需暂缓或减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①心力衰竭或低心排血量;②心源性休克高危患者(年龄>70岁、收缩压<120 mmHg、窦性心率>110次/min);③其他相对禁忌证:P-R间期>0.24 s、二度或三度AVB、活动性哮喘或反应性气道疾病。
发病早期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在24h后重新评价并尽早使用(Ⅰ,C);STEMI合并持续性房颤、心房扑动并出现心绞痛,但血液动力学稳定时,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Ⅰ,C);STEMI合并顽固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同时伴交感兴奋电风暴表现者可选择静脉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Ⅰ,B)。
急性期(<48h)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若无禁忌症,口服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Ⅱa,B)
➤对反复发生的多形性VT,静脉或口服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其发作(Ⅰ,B)
➤除β受体阻滞剂外,不应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Ⅲ,B)
围手术期应用
➤对于因慢性疾病而一直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且要接受手术的患者,应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Ⅰ,B)
➤不管何时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根据临床情况指导术后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是合理的(Ⅱa,B)
➤对于术前危险分层测试中记录到心肌缺血的中或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合理的(Ⅱb,C)
➤对于至少有3 种修订后心脏危险指数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合理的(Ⅱb,B)
➤对于有令人信服的β受体阻滞剂疗法长期使用适应证、但无其他修订后心脏危险指数危险因素的患者,为降低围手术期危险而在围手术期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益处,目前尚不确定(Ⅱb,B)
➤对于已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疗法的患者,为了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提前足够长的时间开始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能是合理的,最好超过术前1天(Ⅱb,B)
➤不应在手术当天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疗法(Ⅲ,B)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7):28-126.
[2] 中国药师协会.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9):19-66.
[3] 曹克将, 陈明龙, 江洪,等.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 20(4):283-325.
[4]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19(05): 321-384.
[5] 黄德嘉, 霍勇, 张澍,等.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 21(1):9-21.
[6] 沈卫峰, 张奇, 张瑞岩. 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析[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2(4):217-219.
[7] 吴峰. JAMA 临床指南概要:围手术期的β受体阻滞剂疗法[J]. 2015-08-27 第 E-01 版,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