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到底哪些情况最危险?

文 / 中国青年网
2018-03-30 09:11
高血压,到底哪些情况最危险?高血压,到底哪些情况最危险?

本报记者 张添怡

本期专家:

杨弋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秘书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省卒中学会会长。

什么是血压

杨弋: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我们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形成的三要素分别是,一定的有效循环血量、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患者经常听到的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舒张压为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引发高血压的病因都有哪些

杨弋: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可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饮食、精神、吸烟、体重、某些药物作用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目前发现某些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颅脑病变等均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杨弋:1.肥胖:体重增加,血容量也相应增加,心脏负担增大,血管阻力增高,易发生高血压;2.摄入食盐较多:体内钠和水潴留,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3.长期精神紧张和脾气急:内分泌失调,调节血压的激素分泌受到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受损,容易引发高血压;4.吸烟和大量饮酒: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损害动脉血管,加重动脉硬化,血压升高;5.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因此,父母患高血压的人也容易发生高血压。

如何判断高血压危险程度

杨弋:评判一个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患者血压水平的高低,根据正常血压值范围表,可将高血压病分为1、2、3级;2.患者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据此结合患者高血压分级,可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

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其对靶器官(心、脑、肾等)的损害,可导致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低压高且高压也高,更危险吗

杨弋:舒张压(即我们常说的“低压”)是依靠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维持的,老年人动脉硬化,大动脉弹性减弱,故而易出现舒张压增高。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即是高血压的表现,具体机制较为复杂。而评判一个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不能只局限于患者的血压高低,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情况。

高血压为什么需要治疗

杨弋:除了增加脑卒中风险外,血压升高还是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靶器官的损伤。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是因为有些高血压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由于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就觉得没有必要治疗。然而,没有症状并不代表高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则可能已经有了重要脏器损伤,错过了早期治疗的良机。所以,高血压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坚持治疗。

不同血压危险等级人群如何治疗

杨弋:首先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控血压。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1.减轻体重,将体质量指数(BMI)尽可能控制在<24kg/m2;2.减少钠盐摄入;3.补充钾盐;4.减少脂肪摄入;5.戒烟限酒;6.增加运动;7.减轻精神压力;8.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一般来说,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患者,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仍无效的患者均应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血压控制目标值应<140/90mmHg,但降血压并非越快越好。此外,在降压的同时应注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

杨弋:1.首先要合理安排膳食,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6g以内。

2.戒烟限酒。

3.适当运动,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

4.注意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心理平衡,心态平和。可多参与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多听听音乐,培养兴趣爱好等,这些均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注意假性高血压

杨弋:假性高血压又称“白大衣高血压”,此类患者就诊时血压升高,平时血压正常,易造成误诊。建议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避免因盲目使用降压药物发生低血压事件。

单纯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杨弋: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者为低血压,应注意以下问题:1.是否为体位性低血压。此类患者压力反射欠佳,由卧位或坐位转为立位时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平时应注意避免迅速体位改变。2.是否为继发性低血压。某些器质性疾病,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可导致继发性低血压,此类患者应及时就诊于相关科室治疗原发病。3.是否为体质性低血压。某些患者因营养不良或家族遗传可出现低血压,排除能导致继发性低血压的原发病后可暂观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