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感冒药,怎么就被拘留了?
导言
时间过得真快,这个年居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怎么样,胖了多少斤?上个月的衣服,还能不能装得下这个月的你了?我的读者我了解,大鱼大肉你们肯定没少吃,酒更是没少喝吧,是不是被我说中了?好在年前我已经写了保命帖——「喝酒不吃药」,是否长期有效我不知道,但至少保证了一个正月的警钟长鸣。
葫芦的文章总是以一个月一篇的频率出现,就像大姨妈一样……时而凶猛准时,时而温柔飘忽。不同的是,葫芦总是带着满满的干货而来。迷妹们都知道,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谈了双硫仑样反应,谈了酒精对某些药物的作用。今天,我要谈谈什么药物能够让你「被酒驾」、「被药驾」。怎么样,可不可怕?刺不刺激?
啥?酒驾还能「被」?
什么是「被酒驾」?明明没有喝酒,但是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结果却显示喝了酒,是不是百口莫辩?
先来看看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酒驾处罚标准。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但如果真的没喝酒,仅仅是因为无知和不明真相吃错药被罚款、扣证、记分、拘留甚至丢了饭碗,这是不是比窦娥还冤?吃了药以后因头晕、反应迟钝影响了驾车安全,这更是害人害己!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被酒驾」、「被药驾」呢?请逐字阅读并默背以下内容。
如何避免被酒驾?
要避免被酒驾,开车前就要绝对禁服含酒精的药物,那么问题来了,都有哪些药物中含酒精呢?
含酒精的西药要注意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的是:并不是药瓶上面没写「我是虎骨酒」,这个药物就不含酒精了。我说过了,生活中充满了小意外,你只知道有的药物上写了「酊」,而不知道药剂人员口中的「酊」就是由乙醇配置或者溶解而成的。一般来讲,把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进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才有资格叫做「酊」,而乙醇就是酒精啊,亲。还有的药物写的是「醑」,因为制药过程中有些物质是具有挥发性的,如果一个药物是易挥发性的,那么就可能会被制备成「醑」。这个「醑」就是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棒不棒?另外,还有「酏」剂,这是由药物、甜料和芳香性物质配制而成的水醇溶液。还有一种成分上面写的是「流浸膏剂」,这个也是含酒精的,只不过酒精的含量不太高,但是一般也不低,过低可能会造成药物沉淀。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告诉我「酊」、「醑」、「酏」分别念什么?有时间少拿着手机吃鸡、农药、跳一跳了,看看新华字典吧,毕竟艺多不压身。
中药不能随便喝
一些中成药是含有酒精的,包括并不仅限于: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口服液、正骨水、骨痛灵酊、姜酊、祛伤消肿酊、烧伤灵酊、复方樟脑酊、远志酊、颠茄酊、丹红化瘀口服液、感冒止咳糖浆、养阴清肺糖浆,甚至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东西——人参蜂王浆。人参蜂王浆中为什么有乙醇呢?这就涉及到药剂学知识了,如果在人参蜂王浆中加一定量的乙醇的话,就可以避免细菌滋生,也就是起到抑菌的效果,简直是棒棒的。当然,这个乙醇的含量不大,8%左右,不像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高达50%,喝两支真能查出酒驾。如果人参蜂王浆按照常规剂量吃一支的话,也不见得怎么样,但是如果吃了人参蜂王浆,又喝了复方甘草口服液,再加点清肺糖浆,那妥妥地酒驾了,如果你之前就因为酒驾被扣分处罚过,那这次就会被拘留了,还会被吊销驾驶证,如果你驾驶的是营运车辆,是出租车、巴士等营运车辆,那饭碗都会丢了……你跟警察说我没喝酒啊我只是吃了药啊……你觉得警察叔叔会相信吗?
需要注意的注射液
有一些注射液,也含有酒精成分,且酒精含量不低,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菌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等,这些注射液中有中成药,也有西药,具体包括:
心血管系统用药: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洋地黄毒苷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呼吸系统用药:盐酸溴己新注射液、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
抗菌药物:阿奇霉素注射液(需要注意的是带有阿奇霉素四个字的注射液一般都含有乙醇,这是溶媒也就是溶解需要造成的);
神经系统用药:地西泮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盐酸吡硫醇注射液;
一些化疗药物如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也是含有乙醇的。
除此而外,醉虾,醉蟹、花雕鸡、甜酒酿这些一打出来就流口水的美食,吃完以后呼气时候也会查出酒精的,还有我喜欢的酒心巧克力,也包括在内。
怎样避免被药驾?
药驾, 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行为。很多药物不仅常用、易得,还不是处方药,甚至是很多人的家中常备药。一些药物从小吃到大(比如感冒药),也懒得看说明书了,吃完了该干嘛干嘛,但是它们服用之后很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驾驶员来说,有些不良反应比如头昏、视物模糊、定向障碍是非常危险甚至致命的,因而,药驾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吃了这些药千万别开车
有7大类药物,是明确服用后不能开车的,因为它们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这7大类药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镇静催眠药物、会引发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
镇静催眠药物
上次我们讲过,镇静催眠药与酒不能同服,我的铁粉和迷妹们肯定都记住了。那么,常见的镇静催眠药都有哪些呢?它们包括苯巴比妥(鲁米那)、氯氮卓、水合氯醛、劳拉西泮、所有带安定字样的药物(你们在医院能够开出来的氯硝安定、舒乐安定、佳静安定、安定片等)等。
另外,一些抗过敏药也会引发困倦和嗜睡,服用以后也不建议开车。抗过敏药物主要指抗组胺类药物中的H1受体拮抗剂。抗组胺的药物分为两类,H1受体拮抗剂用于抗过敏,H2受体拮抗剂用于抗胃溃疡。某些H1受体拮抗剂分子量较小、具有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以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抑制作用,会导致嗜睡,还会引发便秘、排尿困难、口干、咳嗽、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这类药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啶等。而另外一些H1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相对比较小,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基因的多样性,服药者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少数人仍可能产生困倦感。
引发恶心呕吐和变态反应的药物
会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的药物包括一些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虽然很多肿瘤在化疗后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但在使用一些高致吐风险的药物比如顺铂、环磷酰胺、卡莫司汀后还是要注意,不要在用药期间开车。
我知道看到变态有人就害怕了,但此「变态」非彼「变态」,其实大家平时所谓的过敏,在很多医院都是去看变态反应科的。所以,在药学上看来,变态反应的药物指的就是引起用药者过敏的药物,而过敏包括恶心呕吐、脱水、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这些词的字面意思你们都懂,对不对?显然,这些反应都会显著地影响驾驶者的身体状况,但每个人的过敏源不一样,并没有一个很规律的总结,就好比有人对大米过敏、有人对白面过敏、有人对酱油过敏一样,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止痛类药物
止痛类药物在这里主要是指吗啡及其衍生物,是在医疗上严格管控的一类药物,比如吗啡、羟考酮、可待因、芬太尼等。这类药物临床上多用于镇痛,而临床上这类药物遵循的用量原则都是采用「滴定」来确定剂量的,也就是逐步加量达到适合的用量,一般按医嘱规范口服使用不会产生诸如镇静、呼吸抑制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个体差异对药物敏感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反应能力的变化。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蛛丝马迹的,一旦服药者发现自己的反应能力受到了药物的影响,那就不要开车了。
治疗癫痫的药物
抗癫痫药物常用的主要包括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通常会引发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头晕、头痛、头昏、乏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少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车祸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抗高血压药物
一些高血压药物也可能导致乏力、嗜睡、头痛、眩晕等,现在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妨及时和医生说一下自己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药物,这样就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降血糖药物
糖尿病患者如果处于血糖控制不平稳、波动较大的时期也不要开车上路。因为如果发生低血糖,会导致心悸、手颤、乏力,头昏、视物模糊甚至昏迷,也是非常危险的。而各类降糖药物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如果糖尿病人处于药物调整期或者饮食不规律,就建议不要开车了。
完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写了这么多我的编辑可能会嫌我啰嗦,但如果我多说一句话,就能让你们更安全一些、更健康一点,我是不介意更啰嗦的,毕竟我很喜欢罗家英。最后想唱一首《Only you》献给大家,咋的,不想听也得听。
我是六葫芦,一个集XX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图片设计:Alexander Ramsey
责任编辑:买买苏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