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危害,你未必全都知道
你的血压还好吗?高血压病居我国慢性病之首,危害甚大。虽然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高达23%,可是人们对高血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认知较低,少数人甚至就诊时才发现患高血压。你敢小瞧高血压,它就真敢搞事给你看,提升我们对高血压的认知很有必要。
世卫组织(WHO)把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为140/90mmHg。临床据此将血压高血压又细分为以下几种: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
1 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 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有些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并不在某个划定的等级中,那怎么算呢?依据较重的级别算。
顺便说一句,美国专家觉得世卫组织的标准有点过时了,前不久把诊断标准调整为130/80mmHg,这轻轻一调,全世界就将新增14%的高血压病人,轻度的可能就变为中度了。
高血压究竟有哪些危害?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达数百万人,其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来势凶猛,致残甚至致死率都很高。血压越高,中风的概率也越高,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以后,情绪激动或是剧烈运动等,血压就会骤升,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溢入脑组织,病人会昏迷倒地。
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粥样硬化使血管变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发冠心病。高血压使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增大,心肌细胞肥大且纤维化,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压脑病。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超过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引发脑水肿,患者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与肾脏损害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早期会出现多尿现象,随着肾小动脉弥慢性病变,逐步演变为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直至发展为尿毒症。
高血压危象。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发小动脉强烈痉挛,使血压骤升,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症。
高血压既和遗传因素有关,又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医学统计发现,以下人群易患高血压:
家族史:祖辈、父辈患高血压,你也更容易患;
胖子、爱吃油腻食品者,更易患高血压,因为油脂会粘附在血管壁;
口味重吃盐多,更易患高血压,高盐分影响肾脏功能;
酒瘾重的人更易患高血压,嗜酒会使血管弹性和韧性变差;
孤独孤僻者、情绪紧张者更易患高血压,精神状态影响生理机能,朋友圈很重要;
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发病率高。
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治疗。除了要吃降压药之外,还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
1. 按时服药
尤其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等,血压调节能力差,必须按医嘱服药;中青年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更好,合并症少些,但也不能轻视,视病情按时服药,出差也不能忘。
2. 积极监控
不仅要按要求服药,每天还应测量2、3次血压,建议使用降压护腕,方便观察早中晚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3. 科学锻炼
窝在家里不利于控制血压,适当运动效果好。根据自己的血压高低,可以选择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气功等多种锻炼形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长期坚持效果良好。
4. 注意营养
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蔬果、豆类或豆制品,每天喝杯牛奶,避免高胆固醇食物,胖人要适当节食以减轻体重,不吸烟,可适当喝茶。
5. 心情愉悦
保持足够的睡眠,遇事想开些,多交朋友,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