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认知误区,你占了几个

文 / 医生健康说
2018-02-06 12:43

根据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18岁及以 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也就是说4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通过多年努力,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2012 年≥ 18 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1991 年和2002 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图6),尤其是控制率水平提高明显,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的认知误区,你占了几个

—图6摘自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目前患者或公众对高血压有很多认识误区,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必须澄清这些错误观念, 科学、规范的防治高血压。

常见的高血压认识误区

1,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高血压的发生与生 活方式有关,但个人的生活方式深受周围环境的影 响。家人要积极学习高血压防治知识,从家开始, 建设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2,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 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地越高,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3,凭感觉用药:只要无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这是错误的观念。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不一定 有关系。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4,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不愿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 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

5,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 做法。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正确的做法是, 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 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6,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部分高血 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 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7,只服药、不看效果: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 事大吉了,不关注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 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8,行购药服用: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 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9,输液治疗高血压: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

10,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 快、过低,易发生脑卒中等缺血性事件。

11,过分关注血压数值而精神紧张: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值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24小时血压水平是波动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血压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

12,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 衣,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自己在家中测量状态放松,不受医务人员引起的紧张心理的影响,能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多次测量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

13,“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 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

14,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某些人利用患者害怕西药副作用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宣 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以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等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不能达到治疗目标。

15,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某些人就鼓吹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仅仅使用纯天然药降压。

摘自2014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了解高血压的认识误区,更好的进行规范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