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奇招!40年前风靡中医界,不用药却能除病根

文 / 生活热点百态
2018-01-11 12:56

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高血压。

闲言少叙,我们先把一张可以降血压的经典验方介绍给你——

赤小豆30克,红豇豆30克,红枣10到15枚,一起煮烂。晨起空腹或临睡前服用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不要加糖调味。日久,降血压效果明显。

降血压奇招!40年前风靡中医界,不用药却能除病根

降血压奇招!40年前风靡中医界,不用药却能除病根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呢?说起来,它是十分有来头的。

话说早在1978年,即40年前,河南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用上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根据介绍,此法治疗25例患者,有效率达到90%,远期疗效可观的,达到40%。这样的数据,是振奋人心的。

更为精妙的,此法所用之物,皆药食两用之品,甚至可以说,就是食品。但它们却精准把握了高血压的一大成因。

什么成因呢?这就是痰湿内蕴。

降血压奇招!40年前风靡中医界,不用药却能除病根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可以利水、除湿。还有那豇豆,性味甘,平,入脾经和肾经,善于健脾和利水。红枣和血养中。这三味加在一起,目的非常明确,这就是健脾、利水、除湿。

为什么要这样呢?

看官须知,在中国传统医学的语境中,有一句话,叫做“无痰不作眩”。其中的这个“眩”字,指的就是高血压(中医并不设高血压一病,而是将其归纳为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范畴)。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是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明确提出来的。其源流,则可以追溯到仲景对于痰饮导致眩晕的相关论述。后来到明清时期,因痰作眩的理论更为受到重视。

为什么说痰能导致高血压、眩晕?道理很浅显——痰浊瘀阻脉道,使得脉道增厚,血府狭窄,于是血压不得不升高,好让血液和平时一样送达脏腑、四肢百骸。用《医学正传》里面的话解释,就是:“其为气虚肥白之人,痰湿滞于上,阴火起于下,是以痰挟虚火,上冲头目,正气不能胜敌……而眩晕也……”。

降血压奇招!40年前风靡中医界,不用药却能除病根

脾虚、水湿不化,是导致痰浊内生的根源。那么,因为脾虚、湿盛、痰浊而引发高血压的人,有什么特点呢?说起来,就是血压高企、头痛头重、眩晕、胸闷心悸、饮食减少、有欲呕恶心的感觉,腹部胀满,舌胖,舌苔白腻,同时脉弦滑。其人多体胖或者超重。

降血压奇招!40年前风靡中医界,不用药却能除病根

对于这样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上面介绍的方法就十分适合了。再为您赘述一遍:赤小豆30克,和红豇豆30克,红枣10到15枚,一起煮烂。晨起空腹或临睡前服用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赤小豆利水除湿,红豇豆健脾化湿,红枣养血和胃,防渗利太过而伤正。如此一来,水湿得化,痰浊得解,切中病机。

所以我们说,这张40年前的验方,是有可取之处的。因此我们把它介绍出来,供看官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