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个动作很帅很多人爱,但会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真的吗?

文 / 中山六院
2019-05-03 08:15

最近,“跷二郎腿一时爽”

成为了全民热搜

5万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还有3.7亿人次阅读

人是一种喜欢折腾的生物

坐着的时候需要不断变换姿势

来维持自己的舒适感

在生活中,所有的“一时爽”

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撸串喝酒一时爽

内脏周边堆脂肪

“葛优瘫“一时爽

腰间盘突出下不了床

跷二郎腿一时爽

一直跷一直爽?

二郎腿究竟有多爽?

难以言表的是

每次跷二郎腿的那种爽

不止是一种“痒了挠挠“的习惯

这个神奇的姿势

甚至是不分中外,超越古今的

“老佛爷”的二郎腿;(来自慈禧太后照片)

奥巴马之“你跷我也跷”

很多人一坐下

就会不自觉地跷起二郎腿

这和葛优瘫一样

是身体本能追求舒服姿势的表现

跷二郎腿时,能放松一条腿的肌肉群

并让腿部和足底肌肉更轻松一点

然鹅,这种放飞自我的“一时爽”

是有一定代价的

二郎腿有多“坑”

脊椎侧弯

跷二郎腿时,腰椎承受的压力不均匀,脊柱会发生一定程度左右侧弯,用来保证身体平衡,同时由于身体前倾,脊柱会向后凸。此时人体容易弯腰驼背,脊椎便形成“C”字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

两侧髋关节一高一低,连带骨盆位置偏离,腰椎和脊椎的角度改变。引致骨盆、腰椎和脊椎偏位,脊椎侧弯、椎间盘破损突出等,还会变成“长短脚”。腰椎退行性病变更是家常便饭了。

导致静脉曲张或血栓塞

跷起二郎腿时,由于左右腿用的力量不一样,身体会将重心偏向一侧,用劲多的一条腿就会变粗,长时间扭曲还会变形。不仅如此还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变慢,让大腿脂肪更容易囤积,出现O型腿、X型腿、小腿肌肉外翻、长短腿等。

而且被压在下头的膝盖受到压迫,容易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两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麻木,如果血液循环再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塞。特别是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老人,长时间跷二郎腿会使病情加重。

如果感到两腿肌肉麻木或酸痛时,立即把双腿放平,用双手反复揉搓或拍打,以缓解疲劳,尽快恢复血液通畅。

会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跷二郎腿时,两腿会夹得很紧,睾丸被紧紧夹在里面,局部不透气,周围的温度较高,高温环境会“热”坏精子。

跷二郎腿时间过长,会阴部的压力增加,前列腺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分泌功能会下降;阴囊部位出汗、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最终也可能影响前列腺健康。

建议,两腿交叉不要靠的太紧,同时,跷二郎腿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如果感觉大腿内侧有汗渍渗出,站起来走一会儿尽快散热。

怎么控制自己的双腿呢?

调整正确坐姿

一般跷二郎腿就是因为没有保持良好的坐姿,姿势不当才会引起腰骶部软组织紧张。所以端正姿势,可以从根本上抑制住跷二郎腿的欲望。

背部挺直肩膀自然下垂,肘部放松置于身体两侧,坐的时候两脚分开一点,或者刻意伸直,臀部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处。键盘要在你的正前方,鼠标在键盘一侧,电话不要离人太远,最好一伸手就能够到在使用键盘鼠标时,尽可能保持手腕平直,肩部放松。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上半身靠椅背,髋部成角略大于90°,膝部成角90°,足踝与地面成角90°,保持全身重心稳定。

但不需要过于绷直身体,可以在腰部和颈部放靠枕,增加舒适感。

缓解肌肉张力

喜欢跷腿的人多半是因为腿部肌肉过于紧张、劳累,他们以为换腿就能暂时缓解压力,其实只是把压力转移到另一边,腿部的紧张状态还是存在。

适当跷腿可以,但最好别超过10分钟,两腿切忌交叉过紧。

常起来活动

跷二郎要注意两腿交替,尽量不要长时间偏向某一侧。而且,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提示:如果不能完成翘二郎腿的动作,还有不能并膝下蹲,可能患了“臀肌挛缩症”,一定要及时就医。

对于那些爱翘二郎腿

又担心健康问题的人

中六君想说的是

建议大家尽量减少跷二郎腿的次数、时间,如果习惯了跷二郎腿,那就两个腿勤换着点吧。如果有相关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骨关节炎的朋友,千万请管住自己,别跷了。


本文指导专家

康复医学科 王于领 主任

学术任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本科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博士

澳大利亚Curtin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治疗国际化教育物理治疗学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物理治疗师资质认证考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物理治疗师分会会长、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

学术专长:从事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临床工作23年,专长于骨关节疾病、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的康复和物理治疗。擅长中西式手法治疗和运动干预疗法,运用姿势控制理论和运动认知行为干预体系,整合现代主动康复理念,促进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先后被评为“岭南名医” 、“全国十佳康复治疗师”、“羊城好医生” 。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1项、教育部教学项目2项,主持“985”二期建设“博学工程”教学改革项目等基金15项发表科研论文及教学等论文30余篇。

参与编写卫生部《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编写,物理治疗篇副组长;《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副主编;主编《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手法治疗学》,主译Kinetic Control, Orthopedics Rehabilitation, Manual Therapy等多部专著,是全国本科规划教材《康复医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神经康复学评定方法》的编委,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运动治疗技术》主编等。

任《康复学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和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Disabilities编委,是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和BMJ Open等14本SCI杂志的审稿专家。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 康知了、知乎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