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文化高潮(二)
第二次文化高潮:隋唐一两宋时期
围绕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高潮,早在上个世纪末学术界就有人进行过专题研究。第二次文化高潮:隋唐一两宋时期。
两汉的阳儒阴法、德主刑辅的管理体制并没有有效解决社会危机,而东汉重谶纬神学的学术风气又给思想界和社会民众带来了新的困惑。东汉末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黄巾农民大起义敲响了刘汉王朝的丧钟。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汉王朝大权旁落,中国从此进入分裂和民族危机的大变动、大动乱时期。先是魏、蜀、吴三足鼎立,随后是西晋的短暂统一。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为“五胡乱华”提供了机会。随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异族铁骑的冲击,代表华夏正统的西晋王朝灭亡,衣冠南渡,建立起偏 安_隅的东晋王朝。广大的北方地区则成为民族厮杀的战场。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人民流离失所,颠沛播越,文明遭到极大破坏。其后北方逐渐被鲜卑人统一,建立了北魏王朝,此后北方的北魏、 东魏一北齐、西魏一北周与南方的东晋、宋、齐、梁、陈形成了南北朝对峙格局。从东汉末年的分裂到隋一统天下,其间大约经历了近400年,这是中国分裂时间最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夏文明遭受极大的冲击。在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社会动荡面前,个人的命运尚无从掌控,传统文 化和道德就更是遭到肆意践踏和无情背弃,思想界也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名义上虽然仍被奉为正统,但实际上约束力已根本谈不上,人们不断寻求思想慰藉的良方。从魏晋玄学到佛、道的兴盛,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是在民族融合中发展,在文化碰撞中演进。隋、唐一统不仅带来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而且使得经历了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华夏文明获得了新生。这也使得中国文化迎来了第二次高潮,这次文化高潮与第一次高潮所不同的是:首先,第一次文化高潮是西周一春秋战国一两汉的“三浪结构”而第二次文化高潮则是隋唐一两宋的“两浪结构”隋唐与两宋之间有一个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但这个时期很短,前后只有53年,这是第二次文化高潮时期中两浪之间的波谷时期。其次,第一次文化高潮的特点是第一浪为先声,第二浪为巅峰,第三浪为尾声;而第二次文化高潮的特点是一浪更比一浪高,各具特色。具体而言,第一浪的特点是开放包容,第二浪的特点是整合固化。
其隋唐时期的文化勃兴。公元581年,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灭南陈一统华夏,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这也为中华文明的重新整合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契机。隋朝立国虽短,但在制度建设上意义颇大,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不小。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创立了进士科,打破了汉末到魏晋的士族门阀垄断,为结束士族门阀制度打开了缺口。此后的唐朝在隋制基础 上,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将隋朝选用人才的进士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科举制度,彻底摧毁了士族门阀制度,为寒门子弟进入政治文化主流创造了条件。基于隋朝在政治文化建构 上所做的开创性努力,我们将第二次文化高潮的第一浪划定为隋一唐时期,而不是仅仅以大唐盛世作为第二次文化高潮第一浪的代表。当然,第一浪还是主要在唐王朝统治时期展开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接纳外国遣唐使到允许外国人在唐经商、仕宦,从公主和亲到民族融合,从儒、释、道并行到“三教可从龟兹乐的传入到南诏舞蹈的流行,唐代文化无不体现开放包容的宏达气度。
其二,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整合固化。如果单从文化繁盛的程度看,无疑宋代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最高峰。从思想史看,宋朝时期理学勃兴。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学,经过西汉董仲舒和东汉《白虎通义》的改造,成为封建王朝进行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但宋以前儒学还主要是伦常日用之学,在思辨性上较之佛、道而言尚不完善精妙,这也是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渐沉沦的原因之一。宋儒积极吸纳 佛、道特别是佛家的思想,完善发展了儒家的心性之学和义理之学,使得儒家伦理思想体系更思辨、更系统也更科学,开启了理学时代。如果说,在对待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异质思想的挑战上,唐代还只是“条贯”和 “折中”那么,宋代理学则是“对先秦诸子的一次重大的觉醒一复兴一扬弃” ,是对异质文化挑战的“创造性回应”和对传统儒学的“系统性提升”宋明理学堪称传统儒学的高峰,是中国传统哲学史的重镇。从文化表现形式上看,宋代的文学艺术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宋代在继承发展唐诗成就基础上发展了 词牌创作,创造了绚烂瑰丽的宋词。唐宋八大家唐占其二,宋占其六。宋人注重修史,并不拘于传统的官修史书的撰著,而勃兴了私人著史的新风尚。在史书的体裁上也是门类齐全,包括起居注、会要、长编、实 录、笔记、国史等多种形式,涵盖了通史、断代史的相关内容。从文化生态环境看,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开科取士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跃升。以进士及第的名额看,宋代一榜多至四五百人,而唐代才只30名。在统治阶级层面上,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地位上升。宋朝皇帝还立下不杀文人的规矩,鼓励文人参政言事,一定程度上放开了思想钳制。宋代政府提倡办学,不仅办好公立的太学、府学、县学,民间的办学讲学之风也大盛。濂、闽、关、洛等学派逐渐形成,私人著述成风,白鹿洞等民间书院渐渐兴起。此外,从科学技术水平看,四大发明其中的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是宋代时期得到突破性发展的。农耕水平、纺织业、陶瓷制造等手工业也都得到空前的发展。难怪陈寅恪先生要强调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综观第二次文化高潮,我们不难发现隋唐和两宋是其中的两大浪尖。其中尤以北宋为最高峰。如果说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催生了隋唐文化的高潮,那么,五代十国的战乱无疑是助力两宋文明的推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和融合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尽管此时仍是君主专制政体,但统治阶级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意识形态霸权的禁锢,建构起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开放的心态将社会系统的运行调整到相对最佳状态,从而使社会系统走上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轨道。正是这种开放的文化价值观焕发了民族的活力,激活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中国文化的新高涨。五代十国的战乱则是通过对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践踏激发了宋代对伦理道德的反思和伦常秩序的重建。当然,宋代理学的发展一方面将理学推向巅峰,另一方面也使理学逐渐固化、僵化。如果说先秦和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初成期,那么,汉以后到明清则为中华文明的养成期。从秦汉到唐宋,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社会还处在上升期间。但随着唐宋文明的巅峰绚烂,特别是宋代理学的勃兴而变得固化和僵化,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宋明理学的固化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应该说,宋朝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盛衰分水岭。特别是宋以后,中国政治生态越发专制,宋明理学越发禁锢人们的思想,明清的统治者逐渐失去了唐王朝的自强自信和开放包容,偶尔与外国接触也多持夜郎自大心态,而长期以来推行的则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欧洲开启海上探险,开辟新航路,进行海外殖民所不同,明清的统治者则越来越故步自封,封闭落后。最终在明清时期从世界前列中逐渐淡出,并日益落后。在这种国运强弱的背 后,无疑文化的盛衰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同时,反过来,文化的盛衰又影响到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