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又来袭!男孩抢救15天终获救!
2018年2月7日中午,来自湖南浏阳的梁美英(化名)女士焦急地站在手术室门口,等待着儿子王帅(化名)右小腿踝部切开排脓负压引流术完成,这已经是儿子入院后进行的第5次手术了。
“每一次手术都可以看到好转的希望,医生说这是最后一次手术了,在与超级细菌34天的生死博弈中,帅帅终于坚强地挺了过来。”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不慎扭伤踝关节 16岁男孩住进监护室
梁女士的儿子名叫王帅(化名),16岁,在学校住集体宿舍的上下铺。2017年12月29日早上,他准备去上课,结果下床时不慎扭伤了右脚踝,痛得走路都有些困难。
恰巧第二天是周末,他回家跟妈妈说了摔伤事情,妈妈担心他骨折,就赶紧带他到附近某骨伤诊所看病,检查后发现他确实有右踝关节骨折,由于敷骨伤中药是该诊所的特色治疗,梁女士就让医生赶紧做了对症处理。
“他们给我儿子打了夹板进行固定,甲板里面敷了一些中药,然后就让我们回家休养了。”梁女士以为休息一段时间孩子就能拆夹板了,脚踝自然也会恢复如初,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第二天,王帅的右膝盖开始有些疼痛,梁女士查看后发现,他右膝盖确实有些青肿,于是赶紧用了云南白药喷雾,还简单地做了下按摩,疼痛稍微好转。
第三天,他开始出现咳嗽,梁女士感觉不太对,就带他到附近的医院看病,结果查出疑似肺结核或其他细菌感染。“我家没人患过结核,怎么可能得这个病?”
考虑到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拥有近90年的结核病治疗史,梁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医院求诊,经过3天检查等待后,结果显示为阴性,诊断肺结核依据不足。于是梁女士决定带着儿子出院,但辗转了市内多家医院也无法明确诊断。
“我们在外院折腾了7个多小时,孩子的病情愈发严重了,后来还是再回到中心医院。我刚好在大厅办住院手续,结果碰上了呼吸科的谭洪毅医生。虽然我们之前办了出院,但谭医生和专家团队一直都在研究我孩子的病情。”医生锲而不舍的坚持让梁女士很是感动,于是打定决心让孩子在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多学科联合诊治击退“超级细菌”MRSA
2018年1月5日晚上,王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烧40度等情况,被紧急送入了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监护室抢救。医院迅速成立抢救小组,邀请呼吸内科、结核科、骨科、药学部、胸心外科等多学科会诊。
“各项检查显示患者有明显的重症肺炎、肺脓肿、化脓性胸膜炎等重症,排除了结核,那说明很有可能是细菌感染,虽然进行了常规抗感染治疗,但一直效果不佳。”正当大家为王帅的病情担忧时,有专家提出可能是“多部位化脓性感染”的论断。
诊治疾病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呼吸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梁伟军考虑到王帅曾有过右腿外伤史,而且从初诊到住进RICU从来都没有取过腿部夹板,于是在征求了家属的同意后,打开了孩子右小腿处的夹板,结果大伙吓了一跳。
“患者腿部又红又肿,比左小腿足足大了一圈,明显是发生了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王帅腿部的病情佐证了专家组的论断——多部位化脓性感染。呼吸病诊疗中心迅速邀请骨科专家会诊,并进行了第一次的右小腿切开排脓负压引流术。
术中医生发现王帅右小腿处的皮下软组织、肌间隙、关节腔内、骨膜下等到处都是脓液,考虑严重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术后,医生将从王帅的痰液、血液、小腿处抽出的脓液送去做检查,结果出人意料,竟然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下最耸人听闻的“超级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都耐药,治疗特别棘手。
这个细菌是引起皮肤感染、深部感染及败血症等重症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危及生命。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明确是MRSA细菌感染后,医院专家组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开始集中“围剿”这个细菌。
“我们先采用了万古霉素治疗,再配合反复的腿部负压引流术,很快患者右小腿处的红肿就消退、减轻,但肺部MASA细菌对万古霉素这个抗生素并不‘感冒’,于是专家组讨论决定增大剂量,使用另一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这种非常规剂量、非常规联合使用抗生素,会不会对一个16岁的孩子产生副作用?梁伟军医生查阅了很多国内外文献,并咨询了北京多家知名医院的资深专家,结果都很支持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案。
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有了“定心丸”,将两种抗生素注射在王帅的体内,并邀请医院胸心外科的专家进行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帅高烧不退的情况得到控制,从40度下降到39度,呼吸心跳趋于平稳,用药10天后,肺部病灶明显减少,病情趋于稳定。
1月20日,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监护室经历了15天的生死抢救后,曾被贴上“死刑”标签的王帅终于挺了过来,当天下午,病情稳定的他被转入肺科八病室进行后续治疗,目前体温已基本恢复正常,腿部经过5次手术后,也明显好转。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相关链接:
抗菌药物应用的常见误区
长沙市中心医院药学部陈溪
抗菌药物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如大众经常使用的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而头孢呋辛则属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大众对抗菌药物误用、滥用可能直接导致细菌耐药,甚至直接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国人常见的六大应用误区,测测看,您也有吗?
误区1: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
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
抗菌药物是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等,从而治疗感染引起的炎症;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局部红肿热痛、软组织炎症等通常并非由细菌或真菌导致,因此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尽管很多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但非感染性炎症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因此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药。
误区2:越“高级”越好
所谓“高级”,通常是针对某一品种抗菌药物新旧和价格而言,而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抗菌谱和作用特点。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需要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基础情况、不同疾病以及合并症进行选择,对症下药。如磺胺类老药,其价格便宜但不良反应多,却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有效,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则对其天然耐药。
盲目选用“高级”的抗菌药物,得不偿失。
误区3:间断使用、小剂量应用无害
许多人认为为了减少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可以少一点”或者“疗程短一点”,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抗菌药物只有达到足够的杀菌、抑菌浓度才能起效。
小剂量、间断用药使得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可能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并且诱导细菌耐药。
误区4:频繁换药
为了达到一定的药物分布,或者抑制病原菌生长需要一定时间,抗菌药物通常不会立即起效。
很多人常常在使用一天后自觉疗效不明显,就立即自行换药,这也是十分错误的做法。频繁更换药物可能增加不良反应,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最终导致无药可用。
误区5: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同时应用多种抗菌药物可以广泛杀灭病原体,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容易产生造成细菌耐药。
长期应用广谱的抗菌药物可导致二重感染几率增高,同时很多抗菌药物存在拮抗关系,或者抗菌谱和作用特点接近,不宜联用。盲目联合应用不仅无益,反而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误区6:上次用的好的,这次接着用
很多人喜欢与他人共用抗菌药物,或者“上次用的好的,这次接着用”,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不仅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期感染的病原体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这种“上次用的好的,这次接着用”也应尽量避免。
(编辑Kathryn)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陈溪汤雪
湖南医聊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每日提供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