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如何为“糖友”管好糖尿病?
作者| 周亦川
来源| 狐大医(ID:hudayi_sohu)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国际性的难题,由于疾病的不断发展,二型糖尿病患者将从最初的日常饮食控制到口服药治疗,直到胰岛素注射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预计有1亿人,而糖尿病诊断率只有30%到40%。也就是说,实际得到诊断治疗,并进行日常的糖尿病管理的患者大概为三四千万。对这些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测量可以看到,如果以小于7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的话,目前只有40%的患者是达标的。在这种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下,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纪立农说,由于是一类不断进展的疾病,因此糖尿病的治疗需随病程不断调整,而在糖尿病患者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之后,剂量调整确实是全球的难题。在美国、英国,胰岛素的剂量调整是在社区完成的,由注册护士和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剂量调整,并教会他们在家中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从而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的剂量控制。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基本上是动态的,如果只是一个月调整一次很难做到调整到位。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没有专职的注册护士,同时医生工作太忙,没有人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他们一到两个月到医院看一次病,在很短的交流时间内,医生很难充分了解患者血糖变化的情况,也就很难对他们的剂量调整做出充分有用的建议。总的来说,对于比较年轻的、没有严重并发症、预期寿命比较长的患者,他们的血糖的目标值是在4.4-6.1个单位之间,那么每两到三天根据自己空腹血糖评价治疗剂量的多少并进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周智广教授说,控制糖尿病的重点在基层。在上级医院医生的时间比较紧缺,而基层医院的医生可以与患者有充分的接触时间,把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知识传授给病人,让患者能够掌握好控制的方法,配合一定的血糖监测,能够实现糖尿病的长期有效控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张普洪教授表示,除了关注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面对大家认为的胰岛素使用带来的各种不便,他通过调查发现,糖尿病会带来疼痛与不适,那么通过胰岛素治疗后疼痛和不适有了明显的改变,注射过程带来的疼痛感是与之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外一点就是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有很多患者担心血糖高以及相关的并发症很有顾虑,那么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自我感受好了,全身有力气,这也是很好的心理层面的治疗。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有力气、饮食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有可能使患者放松警惕,饮食控制松了,血糖也疏于监测了,这也是常见的情况,需要基层医生进一步努力,把他们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