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老糖友没有并发症,关键在于家人的“多管闲事”

文 / 健康养生高手
2021-03-30 18:54

李阿姨今年67,1995年确诊糖尿病,是26年的老糖友啦,血糖达标且稳定,每年都会筛查并发症,检查结果显示她一切正常。糖友们每次问李阿姨的控糖秘诀时,李阿姨总是笑着说:家人要“多管闲事”,血糖才能控制好。

李阿姨自述:

90年代的下岗潮打破平静生活

在确诊糖尿病前,我在工厂上班,工作稳定,没有多少压力。但是很不幸,后来的下岗潮没能幸免,从此再也没有不愁吃喝的铁饭碗了。

祸不单行,又被确诊糖尿病

被下岗的初期,我情绪波动很大,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早早就出现了更年期症状。已经40岁的我,面临着孩子教育、老人养老、没有住房等基本的生活问题,压力很大,每天都很焦虑。

这样焦虑的日子过了差不多6个多月,1995年的时候,我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经常口渴、饥饿,体重也眼见着越来越轻,刚开始我没有重视,直到有一天干家务时,眼前一黑差点摔倒,这才去医院看医生,后来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

控糖初期,效果并不好

确诊糖尿病后,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整天以泪洗面,无缘无故发脾气,整得家里鸡飞狗跳(当时不清楚,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自己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情绪波动)。

1个月去复查的时候,医生很严肃地告诉我:“血糖要是控制不好,会得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会要命”。

这时候我才想到要控制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学着控糖:饮食方面少吃一些主食,做菜的时候,油盐都少放一些,有时间就运动一下。但是因为下岗后自己做了一些小买卖,经常一忙起来,饭也来不及吃,降糖药也是想起来才吃。

结果血糖控制依旧很差,医生看到我3个月的复查结果后,生气地把陪诊的老公批评了一顿:“她这样下去很危险,医生不可能天天盯着患者,家庭才是防治糖尿病的主战场,作为家人必须重视起来”!

家有糖友,家人要“多管闲事”

就像医院说的那样,家庭才是防治糖尿病的主战场,孩子和老公慢慢地开始尝试和我一起控糖,过程曲折且漫长,有过争吵,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好在家人相互的关爱和鼓励,让我们一家人最终坚持了下来,在心理上、生活上、血糖监测、用药等方面,家人给予了很多支持,我的血糖控制得也越来越好了。

家人的支持,让我重拾希望

对于糖友来说,心理呵护很重要,刚确诊的时候,满是负面情绪,对生活没有了希望,感觉自己陷入了黑暗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没有方向没有光明,只是孤独,人都要疯掉了,血糖控制得非常糟糕。

后来在家人不断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才从黑暗沼泽中解脱出来,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注:糖尿病人群容易罹患抑郁症,家人的关爱非常重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

相互监督,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我家的生活习惯有很多是不好的,比如饮食不规律,早餐都是凑合一下,还经常一忙就不吃饭了;口味较重,喜欢吃各种酱、腌菜、腊肉;主食吃得多,蔬菜少,结构不合理;不怎么运动,吃完饭就爱躺会儿......

后来全家人互相监督,三餐都要规律吃,做饭的时候少油少盐,腌菜、酱类的食物尽量少吃,餐桌上多一些蔬菜、水果。刚开始确实吃不惯,一家子人都没什么胃口,不过慢慢习惯了也就好了。到现在我们家人的口味都很清淡,就是那时候养成的习惯。

一家子吃完饭就去附近的公园里走走,和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侃侃家长里短,时间久了,意料之外的好处就是家庭氛围好了许多(下岗、糖尿病后,负面情绪太多,和孩子的关系疏远了),和孩子们的沟通顺畅了很多,她们也愿意和我聊一些“闺房秘密”:帅帅的学长、喜欢的明星......

督促监测血糖,提醒用药

如今,我每天都要测血糖吃药,时间长了就容易懈怠,坚持不下去。好在有家人的督促提醒,每天都会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定期测血糖

后来孩子们陆续毕业后参加工作,不能在身边,怕我忘记,下载了一款APP,叫“糖护士”,这里有一个“连接亲人”的功能,我要是忘测血糖,血糖有异常,她们就会打电话提醒我注意血糖,让我不能松懈疾病的管理,这真是甜蜜的“烦恼”呀。

图片来源:糖护士APP-连接家人

只有正确认识糖尿病,才能更有把握控制它。

图片来源:糖护士APP-糖学院

我和家人一起学习糖尿病知识,相互分享经验心得,知道了自己的控糖目标,测血糖的次数,饮食原则、运动方案,现在血糖控制得这么好,很多都是通过学习掌握的,我现在也算是一个控糖达人。

总结:

得糖尿病26年了,血糖控制得好,没有并发症,我的秘诀就是家人要“多管闲事”,一家人融入控糖生活,不但可以让我血糖控制得好,一家人的身体健康状态都很好。

和我老公差不多年岁的同事、朋友,多多少少都有高血压、脂肪肝、骨质疏松等疾病,而我老公身体特别好,就是因为和我一起参与控糖生活,吃得健康,运动规律,健康意识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