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隐匿型冠心病?

文 / 丫丫男姐说健康
2021-03-13 01:4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型冠心病。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至少有75%的心肌缺血是无症状的。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或仅在24小时的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

SMI具有以下特点:

1.通常在体检中发现,在人群中的普查的发病率高达2%~5%。

2.患者多属中年以上,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有ST 段压低、T 波倒置等,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静息或负荷试验)示心肌缺血表现。

3.此类患者与其它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之不同,在于并无临床症状,但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即心电图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示心脏已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可以认为是早期的冠心病(但不一定是早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渐演变为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个别患者亦可能猝死。

SMI可能的发病原因有:

1.年龄:多为高龄患者,因痛觉降低或痛域升高而反应迟钝,其症状不明显。

2.缺血性质:为慢性冠状动脉缺血,且范围小或心肌梗死面积较局限,症状反应轻。

3.侧支循环:由于缺血程度轻,且慢性过度对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微循环可良好。

4.其他:常伴有其他疾病或合并症,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因为糖代谢障碍,心肌营养缺乏或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患者痛域升高,使疼痛感觉处于抑制状态。

如何预防?

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 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首先,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 :已有客观根据证明:经过合理防治可以延缓和阻止病变进展,甚至可使之逆转消退,患者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此外,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患者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其次,做到合理的膳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一般以20~24为正常范围,可供参考。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 mg )膳食,并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

4.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第三,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体育活动应循序渐进,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应根据原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可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第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宜,对老年人提倡散步。

第五,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虽然少量低浓度酒能提高血HDL 、红葡萄酒有抗氧化的作用,但长期饮酒会引起其他问题,因此不宜提倡。

最后,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一些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不少学者认为,本病的预防措施应从儿童期开始,即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亦宜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