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千人千方,千年中医实践,治疗方法西医至今沿用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病作为一个古老的病种,在几千年的探索过程中凝聚着古代中国医学家们大量的心血结晶和智慧。这些治疗策略和思路,如今西医甚至仍然在沿用。
从西汉时期淳于意诊籍中记载有“肺消瘅”一案,案中记载了消渴病的病因、症状及治法,并且以“形弊”、“尸夺”形象地描写消渴重症患者形体消瘦的典型临床表现。此后历代中医医家不断探索实践,在数千年的中医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有关消渴病的治疗经验以及治疗理论和方法。
1、饮食治疗①提倡少食肥甘
古代医学家对消渴的饮食治疗很有经验,在《素问·腹中论》记载:“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圣济总录》记载:“慎此者,服药之外,当以绝嗜欲、薄滋味为本”;《河间六书·三消论》也说:“消渴之人,其药与食皆宜淡剂”,均提倡少食膏粱厚味。
②少盐饮食
前面的文章讲到了孙思邈对于少盐饮食的重视:过咸食物与消渴发病关系密切,“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饮啖无度,咀嚼炸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明确指出消渴之人应少食盐咸之品,宜低盐饮食。
③少吃水果
某些水果因为含糖量和升糖指数的原因,在现代医学上是不提倡多吃的。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唐·王焘《外台秘要》云:“此病特忌……李子等。”宋·苏轼甚至认识到过多食用水果可致消渴,并命名其为“果木消”。
④减少主食、不饮酒
我们在前面文章已经提到过孙思邈的治疗经验:“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疗,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其所慎有三,一饮酒食,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三点:不喝酒,房事节制和不吃少吃咸食和面食,消渴的治疗就会效果显著。
2、运动疗法古人很早也意识到运动对于消渴病的益处。如隋·巢元方明确提出体育疗法用于治疗消渴,主张饭前“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已经认识到运动疗法重要。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有“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亦不宜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也。亦不可强所不堪耳。……食毕即须行步,食稍畅而坐卧”,主张消渴病人应适当运动但不应过劳。
3、药物治疗中药治疗消渴病的方子很多,我们以前的文章也多有详解,不再赘述。每个医学家,每个时期都有对消渴病不同的认识,因此,消渴病的用药治疗思路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看,古人对于消渴病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同现在西医所讲的糖尿病治疗马车的两架马车基本相似,这充分说明了古代医家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认识详尽而经验丰富。本着古为今用的精神,这些资料可以作为今日中医科研与临床参考,在糖尿病依然无法治愈的今天,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