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餐后血糖从8.7降到6.9,护士长:3个习惯帮助不小

文 / 都市女报一点号
2021-03-09 10:01

白大爷今年59岁,查出糖尿病快2年了,一直坚持用药,经常化验空腹血糖,数值大致正常,但是偶尔查过两次餐后血糖,一次高达8.7,一次8.1,他开始认为是跟自己吃的多有关,没怎么注意。随后这半年,他老觉得手脚麻木,看东西模糊,去医院做检查结果确诊为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医生也说导致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就是白大爷没有把餐后血糖高当成一回事。

可能这里就会有人问,为什么要测定餐后血糖呢?

其实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密切的相关性,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就会越高,而且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会增高,白大爷就是这种情况导致的。

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发病前最早出现的一个临床指征,当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达到7.8~11.1mmol/L时,会诊断为糖耐量减低,如果能尽早的发现,早进行血糖的控制和干预,就会极大降低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什么是餐后血糖,该如何测定呢?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1口饭开始计算时间,到2小时后抽血化验。化验当天应该与平时一样吃饭,吃药和运动。

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测早餐后、午饭后或晚餐后,这样可以反映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不要总是测早饭后的血糖。

正常人餐后1小时血糖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当恢复到空腹水平或者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代表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控制的情况。

餐后血糖持续过高,会有哪些危害?

从临床对比来看,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更好的反应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联系。

餐后高血糖会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使脂质过度氧化,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导致血压增高。餐后血糖越高,越容易发生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随着餐后血糖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也会增高,糖尿病微量尿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同时高血糖还会降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餐后血糖从8.7降到6.8,白大爷说他这半年有3件事做得很好!

第一件事:每天吃五顿饭

白大爷之前吃饭非常规律,一日三餐,但是饭量却很大,但由于餐后血糖过高,白大爷老伴就给他调整了饮食规律,从原来的三顿饭变成了现在的五顿饭,最主要的是每顿饭吃的都很少,这样不会让白大爷因产生饥饿感而难受,还降低了总热量的摄入,同时炒菜的时候放油也非常少,肉类也从猪肉、羊肉变成了鱼肉,主食也从米饭这类面食变成了荞麦这一类的粗粮。

第二件事:遵医嘱按时用药

可能有人会觉得遵医嘱用药非常简单,很容易做到,但是对于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做到却很难。因为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习惯,会凭感觉调整用量,也不会定时去医院检查,来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服用剂量。

白大爷自从查出餐后血糖异常之后,每个月都会在老伴的陪同下来医院进行一次血糖测试,拿到检查结果后找到医生,医生再根据他这段时间白大爷的血糖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血糖升高或降低所带来的危害。

第三件事:和老伴踢毽子

白大爷有个爱踢毽子的运动习惯,每天都会和老伴去楼下踢毽子。这一点刘医生也非常赞同,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就缺乏运动,下肢会逐渐萎缩,而踢毽子主要以腿部、脚部运动为主,带动全身血液循环,对血糖调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白大爷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对他餐后的血糖下降也起了非常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