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魔爪已经伸向学生群体,如何防控早知道

文 / 都来聊健康
2020-12-22 00:30

今年四月份,在门诊接诊了一名年轻患者,是一名高三学生,十八岁的年龄,一米八的身高,体重110千克,阳光帅气。

一进诊室,家属就说:“主任,这孩子最近口干、尿多,饭也吃得多,晚自习回家还要加餐,真担心得了糖尿病。”

孩子的父母亲都有糖尿病,知道糖尿病的症状,及时来就诊了。

经过检查,患者空腹血糖11.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

经治疗,血糖控制得非常好,也考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看着这么阳光的小伙子,真心不希望糖尿病伴他一生,希望他的人生不要因为糖尿病而受到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及学生家长一定要注意糖尿病的防治。

学生要认识什么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特别是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增加,作为学生,必须认识什么是糖尿病(Diabets Mellitus DM)。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致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也就是说糖尿病对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都可以产生影响,即产生并发症,而并发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防治。

哪些学生容易得糖尿病?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即容易得糖尿病:

(1)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但是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4)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5)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6)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出生体重小于胎龄者)。

如果学生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进行空腹血糖或糖耐量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如何早发现是否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还可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也可以是肢体麻木、视力下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表现。

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必要时行糖耐量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果学生属于上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要定期检测血糖。

学生如何预防糖尿病?

1.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防治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限盐、控烟、禁酒,同时保持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上体育课、积极锻炼身体,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引导肥胖或者超重学生控制体重。

3.对于已经是糖尿病前期(血糖已经升高,但是未达到糖尿病标准)的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盐禁酒,必要时药物干预,防治糖尿病前期转化为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如何治疗?

首先,要多学习糖尿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即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掌握的知识越多,血糖就控制越好,并发症就不容易发生。

其次,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达标,发现糖尿病后,要到尽早正规医院就诊,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我们要早期、长期、综合性治疗,使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全面达标,同时要禁烟、禁酒,配合饮食与运动,使我们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最后,要定期病监测病情,包括血糖的检测,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血糖仪,时刻掌握血糖控制情况,同时还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定期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

总结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人数最多的国家,学生在完成我们繁忙而艰苦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肥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一旦患有糖尿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早达标、定期检测,不要让糖尿病影响身体健康与学习。

十年寒窗苦读,莫让糖尿病成为你金榜题名的绊脚石。

作者:梅高财 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市肿瘤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怀化市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