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三个变化,却将影响深远

文 / 健客堂
2020-12-09 11:38

我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9%。

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16亿人,换句话说,在中国“10个人,就有1个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糖尿病市场规模近年来高速发展,2013-2018年复合增速达10%,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2018年突破450亿元。

而据估计:2020—2030年我国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在7%左右,2030年将达1167亿元。

我在药品零售终端市场工作十几年,对于上述有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深表怀疑,不知道其统计标准、统计方法、统计对象是否具有整体意义。

不过糖尿病人群在不断增加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糖尿病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糖尿病市场还有一些变化值得注意。我搜索了很多资料,很多研究机构并没有提及这些变化,我想并是不他们没有发现,而只是不说而已。

一、糖尿病药物价格呈现隐性上升趋势。

随着降糖药生产厂家的增加导致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最近力度很大的政策调控,很多常用的降糖药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今年已经全面执行的带量采购政策,也涉及到了不少的降糖品种,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来价格昂贵的阿卡波糖片降幅达到了90%。

但也应该看到,糖尿病药物市场中新型产品不断涌现,这些新型药物都具有“贵”的特点,并且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当中了。

传统降糖药销量趋缓,销售占比逐年降低,而以GLP-1、SGLT-2为代表的新型降糖药增速明显。

2017年的数据显示:DPP-4抑制剂在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81亿元,并预计年增长率将保持保持在30%以上。

2018 年的数据则大大高于这个估计,这其中:

西格列汀销售额为 2.33 亿元,较同期增长 99.5%;

沙格列汀销售额为 1.33 亿元,较同期增长 91.8%;

维格列汀销售额为 7291 万元,较同期增长 80.8%;

利格列汀销售额为 4588 万元,较同期增长 142.0%;

阿格列汀销售额为 2190 万元,较同期增长 188.5%。

注射用降糖药也不遑多让,2018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包含复方制剂)同比增长25.7%。

当很多人还在为药价的大幅下降而高兴时,可能下一次去医院检查是就被换成了上面这些药物。

二、糖尿病药物的销量医院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这些年,糖尿病市场还有一个变化,糖尿病患者更倾向于到医院购买药品,除了能接受更专业的检查和用药指导外,最主要的考量就是价格。

相关医保政策,比如住院报销制度、慢性病制度,使糖尿病患者到医院购药能获得很大的报销比例。这使得一些比较贵重的降糖药,医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患者当然乐于去医药买药。

这其中,新型降糖药DPP-4抑制剂类药物,胰岛素体现的最为明显。

而带量采购政策在降价的同时,也给予了医院和医生更严格的销售任务。

搞了这么多年的医药分家,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西药降糖药一统天下,中药降糖药沦为陪衬。

对于中医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苦涩的现实,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而且今后将越来越严重。

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虽然也研究得不少,但确实没能拿得出令人信服的成绩。

无论研发投入、社会关注,市场营销、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中医药都远远落后于西医西药。西药的普遍降价,不断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更新换代,中药和中成药处方限制,都使中成药降糖药的处境更雪上加霜。

糖尿病市场以上这三点变化,实际上最大的推手就是降糖药物生产企业,尤其是那些外国巨型药企。这些药企巨头拥有不可比拟的研发优势、资金优势、营销优势,更主要的是它们掌握着糖尿病最权威的理论,并最终主导着降糖药、患者、医院、医生的走向和命运。

这是十几年药品零售工作的一点浅薄之见,极有肯能片面、偏激,甚至错误,但还是希望糖尿病人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希望糖尿病药物效果越来越好,而不只是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