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就要跟美食绝缘?如何选择食物?推荐控糖饮食3口诀

文 / 两性健康管家
2020-12-05 11:08

这段时间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糖尿病的文,因为大部分人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是想通过让大家了解2型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来控糖,达到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有很多糖友私聊也问了很多问题,我看了看,有关日常生活方面的,主要还是集中在饮食,毕竟饮食是人们不可缺少,但偏偏糖尿病又要控制饮食,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尤其是热爱美食的人更觉得生活一片黑暗,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就必须跟美食绝缘了?今天我们就糖尿病饮食方面专门谈一谈!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饭,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又要控制饮食,往往看着美食,流着口水却不能随心所欲,真的是非常难过的事情,但实际上控制饮食并不是很多食物不能吃,简单的通过不吃这个食物或者那个食物来控制饮食,往往无法长久,最终可能让控糖功亏一篑。

其实,控制饮食更多的是控制份量,是吃多吃少的问题,哪怕是甜食也可以吃,只要浅尝即止,这样并不会对血糖产生较大的影响,也能满足一饱口福的欲望。控制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加一减一”,根据食物的种类、热量、糖分含量来进行配比,摄入了一份含糖食物,那么在之后的饮食中就要减少一份含糖食物,这样就能达到控制总量的效果。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能够控制好每天摄入的食物总量,就基本能够稳定血糖,也就是说糖友们并不是和美食绝缘了,而是需要在吃美食的过程中控制好度即可。

说完美食,我们再来看看少糖、少盐、少油的问题。少糖、少盐、少油是很多人都推崇的养生原则,同样不少糖友也会用这个方法来要求自己,有些糖友甚至要求的非常严苛,但实际上这种原则并不完全正确,如果过于严苛的控制饮食,很容易让人营养不足。

少糖、少盐这个没有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少糖和少盐是日常饮食的标配,少糖有助于血糖稳定,减少波动;少盐能够减少水肿、避免高压,由于高血糖也会损伤血管,所以少盐能够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而少油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其实正确的饮食并不是一味地减少摄入油脂,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情况来调整饮食,通过摄取适度的有益健康的油脂。

如果糖尿病患者比较胖,那么就需要减少食物中的油脂,避免过多的油脂摄入后让患者更加胖,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让血糖失控。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常伴有高血脂的问题,减少食物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确实能够改善血脂偏高的情况。此外,这类人除了控制肉类脂肪外,也要注意加工食品,比如面包、甜点、冰激淋等等,这类虽然没有肉,但其中也含有较多的脂肪,必须控制摄入的总量,还要多用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这些都能够帮助身体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重,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控糖。

但如果是偏瘦弱,营养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就不能用以上的标准来控制饮食,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这类糖友处于营养不均衡的状态,一般来说,人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糖分、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营养,如果大量减少脂肪的话,有可能让糖友在不经意中增加了糖类或者蛋白质的摄入,而且大量减少脂肪摄入,会进一步减轻体重,导致肌肉减少,从而导致其他健康风险。

而且摄入脂肪会增加饱腹感,而少油的话,反而容易让糖友时常感到饥饿,结果本来给自己定好了饮食的总量,总是因为饥饿而摄入更多的食物,非但没有起到效果,还可能引发血糖的波动。

如果摄入油脂的话,建议主要摄入不饱和脂肪酸类的油脂,比如在平时烹饪时采用橄榄油,日常里可以适量补充一些坚果类的食物,目前很多营养机构推荐每天食用坚果,这样即使平时不吃肉或者摄入油脂少,也可以用坚果补充。

说到糖友选择吃什么样的食物,有一个参考指数,叫做升糖指数(英文简称GI),这个指数是用来比较不同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的,主要是在固定的时间里,食物导致血糖上升的程度。一般来说,高GI食物让血糖上升和下降的速度较快,容易在进食后感觉饿。如果因此吃得更多,加上胰岛素大量分泌,就容易造成肥胖,而且血糖也不易稳定;而GI值越低的食物,血糖上升的速度慢,容易维持血糖稳定。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白面馒头的GI=100,那么相比较米饭的升糖指数是90,但燕麦的升糖指数只有45左右,所以这样看就说明当吃同等重量的三种食物,升糖的高度是白面馒头>米饭>燕麦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在三种食物中选择,自然就是以燕麦为先;同理我们日常进食的水果也是有升糖指数的差别的,比如西瓜的升糖指数在100以上,而苹果只有50左右,相差一倍,所以如果糖友希望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就可以优先选择苹果,避免进食西瓜,导致血糖快速高升。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能发现,糖友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血糖就更容易稳定,而选择指数高的,就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一般认为升糖指数超过70就是高升糖指数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或者少量食用;升糖指数70以下,55以上的是中升糖指数食物,应该减少食用;而低于55的食物则为低升糖指数食物,是糖友们优先选择的食物。

但是,那么多的食物,我们怎么来判断它的升糖指数是不是高呢?

其实食物的升糖指数也并不是固定的,也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影响升糖指数的因素,来判断食物的GI值,主要有5大因素:

1、淀粉的类型

淀粉分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两者相比,支链淀粉更容易被消化酶作用,所以其消化的也比较快,因此GI值也会比较高,血糖上升也比较快,幅度也高。举个例子,好比米饭中,白米主要是直链淀粉,而糯米主要是支链淀粉,所以糯米的升糖指数要大于白米。

2、膳食纤维含量

食物中的纤维含量高,那么升糖指数也就低,因为纤维素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并且有较强饱腹感,比如选择面包或者饼干,同等情况下,选择杂粮的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3、食物的酸碱度

食物中酸的含量如果高的话,可以让胃的排空减缓,也能延缓糖类的消化吸收。举个例子来说,柠檬和桃子、西瓜相比较,柠檬的更利于血糖稳定。

4、食物加工程度

一般来说,加工程度越高,食物越精细,那么消化的时间就会比较短,升糖指数也就越高。比如同样份量的燕麦,即食的燕麦麦片要比普通燕麦麦片升糖指数更高。

5、烹调方式

这个大家都了解,粥品比干饭升糖更快,波动更大,因为烹饪后,淀粉吸收了大量水分,变得软化了,消化的时间会变短,所以升糖指数就相应的提高了。

通过以上影响因素我们,能了解同样的食物,如果加工更加精细,烹饪时间长以及膳食纤维少的话,就容易导致升糖指数提高,而如果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也能够降低升糖指数,比如我们平常吃的米饭、馒头、饼类等食物,本身属于高升糖食物,但如果放凉,放干的话,则会导致淀粉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变成有些营养机构宣称的“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够帮助控糖,很多售卖的有关糖尿病食用的食物,就是加入了这类的“抗性淀粉”,帮助患者延缓升糖速度。

不同类型的食物相比较的话,蔬菜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蔬菜的热量以及升糖指数都比较低;其次就是肉蛋脂肪类的食物,不过这类食物进食应该控制,否则会导致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然后就是奶类食品较高,有些人会问奶类升糖指数为什么会高,这是因为奶类中含有乳糖;最后升糖指数高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大部分的水果。

有三个口诀,帮助大家做到低升糖指数饮食:

1、吃粗不吃精

我们目前吃过的米面等碳水化合物,都是经过加工的,谷物经过加工后,其中的膳食纤维就会被除去,剩下的主要是升糖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所以进食精制主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富含纤维素的粗粮、杂粮,比如藜麦、荞麦、燕麦等,或者五谷饭,这样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胃肠的吸收,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2、吃干不吃稀

粥类或者稀饭有利于消化吸收,对于胃肠有问题的人有帮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少人喜欢喝鲜榨果汁,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打碎的水果会破坏其结构,也会导致血糖波动,所以进食食物尽量选择原来的状态,避免过度烹饪或者加工,淀粉类食物也尽量保持干硬的状态。

3、吃菜少吃果

一般我们说食物常把蔬菜和水果放在一起,但实际上对于血糖变化来说,蔬菜的优势明显,因为蔬菜富含纤维素,能有效延缓血糖升高,增加饱腹感,这就是为什么糖友晚上饿了,推荐大家吃点黄瓜或西红柿。而水果一般含有较多的糖分,不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当然,我们要注意,这里说的升糖指数低,并不意味着你吃多少都低,如果摄入低升糖指数食物过多,也会出现血糖大幅升高的情况,任何食物的摄入都应该在营养均衡下保持适量的状态,才能到达所谓的低升糖效果。

糖友恐怕经常会听人说控糖的饮食要少量多餐,但现在研究认为少量多餐并不是适用于每个人,因为少量多餐的饮食需要患者对于食物把控非常严格,而且对于食物特点也有较清楚的认识。实际上,很多人在尝试少量多餐时会面临两种局面:第一种就是控制饮食过于严格,这样往往导致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均衡,可能出现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而油脂、蛋白质摄入过多,虽然看上去血糖稳定了,但时间长了,可能有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另一种是食物量把握不正确,看上去吃的少了,但次数多了,或者食物换算不准,实际摄入热量或者碳水化合物还是多了,结果导致血糖出现大幅波动。

所以,目前糖尿病患的饮食准则,就是好油、控糖、少盐和高纤,这个饮食原则和传统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并不需那么精算各种食物应该摄取了多少,或者按什么比例,而是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来调整,如果糖友饮食过多、体型肥胖,整体食物除了蔬菜外,其他都该减少;如果糖友营养不佳,那么就要适当补充油脂、蛋白质,主食也应该少量增加,才能维持营养与健康。

当然,并不是说少量多餐不好,而是要计算好份量,把握好每天进食的总量,加餐最好是在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进行,另外要把血糖的监控跟上,检测进食食物的血糖变化情况,发现规律,及时调整,最好能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监督下,让药物、食物与血糖间达到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