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体检高峰,不要被指标误导,查出这些病基本不用治

文 / 健康之路呀
2020-12-04 10:26

年底,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高峰期。当拿到体检报告,看到“增生”“结节”“囊肿”等字眼时,不少人都会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但事实上,很多异常情况无需过多担心,可能根本不需要治疗,今天来跟大家聊聊体检常见的异常问题。

指标异常未必是病

1 血压偏高≠高血压

影响血压的因素众多,紧张焦虑、剧烈运动等都可能使血压升高。有数据显示,全人群中约有15%的人是白大衣性高血压 ,只要看到医生或护士测血压,即使没有高血压,也会表现出血压升高的现象。

如果你平时没有血压偏高的表现,但体检查出血压偏高,建议复查。也建议经常自己测血压,并在保持内心平静,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若连续几天多次自测血压,收缩压都≥140mmHg和(或)舒张压都≥90mmHg,则很可能确实存在高血压。

2 血糖偏高≠糖尿病

正常人群的空腹血糖参考值为3.9~6.1mmol/L,如果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是得了糖尿病,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则为糖尿病;而糖尿病前期的标准是6.1mmol/L≤空腹血糖<7mmol/L,7.8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

有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为50.1%,相当于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前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所以当你血糖升高时,请及时咨询医生。

3 血常规单项异常≠血液病

在血常规报告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这4个指标比较值得关注,某些异常可能是血液病的表现。但如果这些指标只是单项不达标,且相差数值不大,一般不必太担心。

比如:

白细胞偏高可能是体内存在细菌感染或炎症;偏低可能是过度疲劳等。机体恢复健康后,其数值一般也会回归正常。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偏低,可能预示贫血;偏高可能与先心病、肺心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相关,但剧烈运动后、高原居民或新生儿也可能存在生理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的情况。

总的来说,单项偏高或偏低一点点通常无关紧要,但如果与参考值相差较多、几项同时异常,或伴随身体不适等,则可能预示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确诊。

4 谷丙转氨酶升高≠肝炎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其正常参考值为0~40u/L。谷丙转氨酶升高,不一定患有肝炎,因为剧烈运动、过量饮酒、感冒、口服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还需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病原学诊断等判断。

与此类似的还有血脂略高不等于高血脂症,尿酸略高不等于高尿酸血症,这些也可能跟体检前的饮食密切相关。但如果多次检测都表现为偏高,则提示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了,以免发展成疾病。

这些“病”基本不用治

1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

2 宫颈糜烂

“糜烂”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如今这个名称已经被正式取消,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婚后,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移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3 子宫肌瘤

一看到瘤的字样就会把它跟肿瘤、癌症联想到一起,然而子宫肌瘤只是再常见不过的妇科疾病,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即每5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中招。

如果近绝经期、肌瘤较小、没有症状,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可以观察等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 cm,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4 乳腺增生

当今大城市职业妇女中50%-70%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常表现为经期前或情绪不佳时,乳房有胀痛感、出现肿块,但生理期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

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5 心脏早搏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早搏一般是良性的,大多数的早搏不会引发心脏病,偶尔出现心慌或者心脏“咯噔一下”,不用太过紧张。

在体检中发现心脏早搏的朋友有,平时要少喝浓茶,要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情绪,情况自然有所缓解。

6 肝脏钙化灶

肝脏钙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

肝脏钙化灶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一般没有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无需治疗。

如果你体检出以上疾病,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处理。不过具体情况还是因人而异,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重视每年的健康体检,监测身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