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吃粗粮的4点注意事项!
吃粗粮有很多好处,粗粮里,纤维素和微量元素更加丰富,对血糖的稳定有很好的帮助。但是有些糖友食用粗粮血糖反而升高,是什么原因呢?看看今天的文章介绍:
1.吃粗粮,选择过于单一
很多人吃粗粮选择品种过于单一,觉得一种好吃就一直吃,其实这样不利于营养均衡。其实就是本末倒置了!
正确的做法是,至少是用同样数量的杂粮来替代过去所吃的白米白面,最好能够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
比如说,原来每天吃250克大米(两碗半白米饭),现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杂粮。因为杂粮的饱腹感更高一些,营养价值也更高,它完全可以在减量的同时避免饥饿,避免发生低血糖。
2.粗粮虽好,但也要注意种类的选择
杂粮的品种选择,与它们的餐后血糖反应密切相关。
比如说,同样叫做杂粮,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餐后血糖反应都是比较高的。
3.有些“杂粮”血糖升成指数更高!
市场上的粗粮制品有很多,比如全麦面包、麦麸饼干、紫薯饼干、南瓜面包等。但是,作为高纤维产品,如果能口感出众、粗而不糙,大部分肯定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吃多了粗粮制品,反而会摄入大量油脂。
4.三种烹调方法不当,不可忽视
再看看杂粮的烹调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是烹调中加入糖
放一半杂粮的八宝粥虽然本身血糖反应不算太高,但很多人不放糖就吃不下去。不管红糖也好,白糖也好,蜂蜜也好,毕竟都是糖。
要让粥的甜味适口,通常需要加8%的糖——吃这样的杂粮粥,怎么可能把血糖控制好?或者,有些人不敢直接放糖,就放进去桂圆、大枣、葡萄干之类甜味食材来增甜。虽然是有益健康的材料,但毕竟这些水果干的含糖量都超过70%啊!
第二种情况,是烹调中过度追求柔软度
很多糖尿病患者嗓子眼特别“细”,因为多年来吃惯了精白细软,喝杂粮粥也要强烈追求“软糯”口感。放进电紫砂锅里一炖就是一夜,或者连糙米紫米也要浸泡一夜之后再煮,或者干脆把糙米大麦之类全部打成糊糊喝下去。这样,牙齿的劳动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会明显提升。
第三种情况,就是烹调中加入过多油脂
油脂造成血糖峰的推迟,却令血糖峰更为持久,同时,添加油脂会大幅度增加食物热量,降低单位能量食物的饱腹感,不利于体脂肪控制。长期而言不利于胰岛素敏感性,损害血糖控制能力,促进高血脂状态。某种意义上,在很多家庭中控制油脂甚至比控制碳水化合物更值得关注。
控制血糖不是把鱼肉蛋奶坚果蔬菜等换成杂粮
所谓搭配不当,就是只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蔬菜和高蛋白质食品摄入不足。对混合膳食血糖反应的研究证明,含有大量蔬菜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混合食物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比如说,原本早上喝豆浆加蔬菜包子加凉拌菜,虽然是精白面粉制作的,但有豆浆和蔬菜,总体血糖反应就会降低。
有些人听说杂粮粥好,就把豆浆省略掉,用杂粮粥来配合蔬菜包子,结果是增加了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其结果就是餐后血糖数值上升。
也有些人原来两餐之间喝点牛奶,后来改喝半碗杂粮糊糊,结果也一样,降低蛋白质的量,增加淀粉的量,导致血糖上升更快。
所以,控制血糖的方法绝不是大量吃杂粮,不是把鱼肉/蛋/奶/豆浆/豆腐/坚果/蔬菜换成杂粮,而是只把精白米精白面粉的份额部分换成杂粮,其他食物都必须充足配合,达到整体的营养平衡才可以。
最后还要提醒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餐后血糖高的人,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就要注意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肌肉力量,减少内脏脂肪。
即便是在饮食上有所注意,如果仍然保持懒动习惯,任由体重日益上升,也很难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在控制主食数量、选择杂粮豆薯、控制油脂和加强运动几个方面同时努力,坚持不懈,就不愁看到血糖控制改善的欣喜成果。
只要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血糖还是比较容易被控制好的。多花心思在你爱的和爱你的人身上,从关心他的日常饮食开始。
如何合理地食用粗粮?
1、吃粗粮及时多喝水。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合理搭配粗细粮。只吃粗粮并不一定有利我们的健康,粗细搭配才是合理的膳食,精制粮与粗粮的比以6:4为最佳。
3、粗粮要细做。粗粮细做可以改善口感,例如玉米与面粉混合制成的无糖玉米糕、玉米饼、玉米馒头、玉米面饺子也可常选食。
4、循序渐进吃粗粮。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可能会引起肠道反应。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来源:搜狐网
部分图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用于其他途径,否则将追寻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