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如何用好胰岛素?

文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2018-05-15 21:03

1、如何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超重和肥胖可引起和加重“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增强运动,避免发胖。此外,患者还可配合使用胰岛素增敏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在于可提高肌肉和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发挥作用,从而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2、胰岛素万一漏打了该咋办?

胰岛素一般要求在餐前注射,如果病人吃完饭了才想起胰岛素还没有打,补救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使用“超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对疗效影响不大。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素了,可在餐后立即补打,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当超过10mmol/L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3、用上胰岛素以后,能否再改用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能否再改回用口服降糖药,主要取决于经过治疗以后,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具体说来,需满足以下几点:

1、患者血糖达到满意控制,而全天胰岛素用量不超过24~28单位;

2、自身胰岛功能明显恢复,空腹C肽水平>0.4nmol/L,标准糖负荷后C肽>0.8nmol/L;

3、患者没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肝肾功能不全;

4、应激情况(如大手术、严重创伤、重度感染等)已经解除,患者病情平稳,血糖控制良好;

5、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排除1型糖尿病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后,方可考虑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4、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出现哪些副作用?

1)低血糖:这是胰岛素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多因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或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餐而引发。

2)体重增加:这是胰岛素的另一个常见不良反应。因为胰岛素可以减少尿糖流失,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及糖原合成,多余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如果病人不注意控制饮食,使用胰岛素后,体重就可能增加。为避免发胖,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量,必要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

3)皮肤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痒、寻麻疹等,主要见于动物胰岛素,因其在结构上与人胰岛素不全相同,再加上纯度不够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和致敏性。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改换人胰岛素。

4)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多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且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的患者。建议选用人胰岛素,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5)暂时性水肿或视力模糊:系血糖波动导致晶状体屈光度改变所致,为可逆性,可在数周内自行恢复。

5、如何保存胰岛素?

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

没有开封的胰岛素笔芯可以在2-8℃之间(相当于冰箱的冷藏室温度)保存2年。已经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可以在常温下(20-25℃)、荫凉干燥处保存4-6周。

注意:胰岛素都不能暴露在高温和阳光直射下,也不能置于冰箱冷冻室中,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患者乘飞机旅行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千万不可随行李托运,因为托运舱与外界相通,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这样会使胰岛素变性。

6、如何判断胰岛素是否失效?

糖尿病患者在每次注射前应检查胰岛素液的外观,正常情况下,速效和短效胰岛素为无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呈均匀的雾状,一旦出现浑浊、絮状或颗粒状沉淀物、颜色变黄,表明已经变质,应弃之不用。另外,过了保质期的胰岛素不得使用。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