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县委书记的大健康观——专访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
“治贫既要治愚,也要治病,脱贫攻坚首先是要让老百姓脱离因病致贫的苦海,为官一任,就是要保一方百姓的健康。”
记者 | 万笑笑
通讯员 | 董强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一个60万人口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委书记,除了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摘掉贫困帽子,心里还装着些什么?日前,《中国县域卫生》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专访了河北省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
威县地处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47万。近年来,威县通过持续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2014年被列为河北省首家综合改革试点县,行政审批改革、产业扶贫模式等8项经验被全国推广。
为官一任,保一方百姓健康
安庆杰到威县工作已有十个年头,对威县的父老乡亲怀着深深的感情。他说,过去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那么,今天迈进了新时代,要树立新观念,要加上一条,为官一任,保一方百姓健康。
他经常到联系的洺州镇时庄村,与这里的贫困户拉家常、吃农家饭,了解百姓疾苦。特别是看到孔玉芹一家老两口,因为患糖尿病、心脏病拖累了一家人的生活,这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这些慢性病,是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此,安庆杰经常给老百姓算账,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因为患病消耗掉了。“治贫既要治愚,也要治病,脱贫攻坚首先是要让老百姓脱离因病致贫的苦海,为官一任,就是要保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庆杰说。
摆脱“因病致贫”,提升县域医疗能力
2009年以前,威县的财政收入一直在亿元以下,医疗服务能力远远落后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此,威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
近年来,威县人民医院在原来占地30亩的基础上,又扩征80亩,聘请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依据国家医疗资源配置要求,完成了威县人民医院整体规划方案,投资1.5亿元完成县医院病房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按照既定规划,2017年县委县政府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3亿元建设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威县中医医院原仅占地8亩,通过土地置换完成了整体搬迁,现占地48亩,建筑面积16000平米,中医药服务水平逐步增强,投资2.5亿元的康复楼即将建成投用。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威县人民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等多家京津冀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威县中医医院同北京军区总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乡镇卫生院同县医院、中医院建立医联体。通过县级医院的辐射带动,基层卫生院大跨步发展,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健康扶贫上,威县创新推出了“家庭病床”模式,统筹医保、卫生、财政、民社等部门,明确了“家庭病房”服务的对象任务、覆盖人群、诊疗服务、医保支付、医疗救助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威县医保部门设立了贫困人口家庭病床专项基金,根据病种提供75%-90%的报销额度,个人自付部分再由民政部门利用医疗救助资金解决80%,最终个人仅承担医疗总费用的4%。
县乡村三级干部都要做“营养师”
威县因长期是农业大县,传统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近年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健康理念亟需改变,比如一些人大鱼大肉不离口、酒烟不离手,而这种不良习惯恰恰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根源之一。
改变这些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政府的引导,首先从干部观念转变抓起,就是要让三级干部成为全县群众的“营养师”,不论是吃农家饭时,还是在做农村工作时,都要把对基层群众的营养搭配、合理膳食作为对老百姓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把健康理念纳入公共政策体系之中。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促进传播;通过健康大讲堂等形式,宣传大健康观念和大健康知识,促使群众从“看已病”到“防未病”转变,从过去的“看病”到“防病、不得病”转变,让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美丽乡村,从改水改厕、卫生洁净做起
安庆杰说,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这是“健康中国”的一项百年大计;对于乡村来说,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威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级领导干部下乡进村,首先看老百姓的厕所干净不干净、饮水卫生不卫生。
同时,威县县委县政府结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对全县522个村的环境卫生全部实施外包,农村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按照脱贫标准,对522个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进行了改造提升。
让每个老年人心情舒畅、幸福快乐,既是大健康的应有之义,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几年来,威县的孝道文化已经成为威县的一张名片,孝道文化已经深深扎根每个村、每家每户、每一个人,“孝道村”孙家寨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农村文化礼堂,被多家单位命名为孝道教育基地。孙家寨的故事已多次荣登央视,传遍大地神州。
为官一任,保一方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