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文 / 糖尿病同伴
2017-09-07 20:26

哈哈,即使您这样认为,我还是要把它写出来,因为这样的传奇老糖,不是每位糖尿病医生都会遇到。

本文主要包括:

传奇老糖有啥传奇?

为啥服了我?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传奇的老糖----郭淑敏

郭阿姨,今年77岁了,这是年龄。而堪称传奇的是她58年病程。

儿童时代,营养不好,抵抗力差,就经常发烧,直到1957年切除了扁桃体才略显康健,不再隔三两头的跑去医院。

但是,好时不长。

那还是1959年的事。

她的双胞胎姐姐在这一年被诊断了糖尿病,协和医院的池芝盛教授首先进入到这个家族的视野。

同年,郭阿姨也因为恶心呕吐,被家人送到“北大第六医院”,医生告诉她,您也是糖尿病了,被转到协和医院,第一位接待她的也是池芝盛教授。那一年,她和姐姐都是19岁。

活泼好动的郭阿姨,在那个年龄,也是有些性格的。能吃能喝算什么病?吃药D860或优降糖(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子)也是经常忘记或者故意不吃。池芝盛教授在发病的半年里曾3次到家劝说她和她的母亲,要高度关注这姐儿俩。

半年后,她被正式告知,必须使用胰岛素了。

那个年代,胰岛素是紧缺货,经常有“断顿”的时候。池芝盛、施曼珠等老教授就曾多次和药房主任“打架”,您必须找到胰岛素!

郭阿姨也算幸运,很多大牌教授都被她熬到了退休,甚至去世。

先后为郭阿姨诊治过糖尿病的这些“大腕”专家有池芝盛、潘孝仁、施曼珠、钱荣立、高燕明、高妍、郭晓慧、贾培红等,还有我(嘿嘿)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胰岛素也从最早的动物胰岛素更换到人胰岛素,直到用上了胰岛素类似物,三代胰岛素的更新,她都赶上了。

伴随郭阿姨58年的健康问题,还不是单纯的糖尿病:

1974年,34岁的她就因为出血而切除了子宫;1990年,因为严重的腹泻(一天最多腹泻38次,根本出不了厕所),切除了结肠、十二指肠。就不纠结是什么病了,用郭阿姨的话说是“切了十二指肠一米,结肠一尺”;--------这些都是动刀子的。

还有很多不动刀子的:1989年,被诊断了高血压病,开始常年吃药;2006年出现了“脑梗”,现在还有口眼歪斜的后遗症;2012年,又因为心梗植了2个支架。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这58年了,发生的酮症酸中毒就几十次了,但是都没有进展到昏迷的地步;低血糖也发生了上百次,最低的一次是1.8mmol/L。

老伴喂糖水也成了熟练活。

看过我“讲糖”文章的人,应该知道糖尿病并发症有急慢之分,还有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之别。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血压、血脂等因素都要重于一般的高血糖,而微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更加相关。

58年的老糖,微血管并发症怎样呢?

这次住院检查,眼底、肾脏病变,都很轻微。您奇怪吗?

用陆菊明教授的话就是:遗传因素不可低估啊。

您或许会问,微血管并发症轻微,是不是血糖控制非常好啊?

哪能呢?本次住院糖化血红蛋白是9%,那么多次的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也说明了郭阿姨血糖控制的“不理想”。

堪称传奇!

郭阿姨抗糖58年,有几个方面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郭阿姨心态乐观;

饮食清淡,油盐都非常少。郭阿姨说,水煮白菜也挺好吃。

坚持运动。郭阿姨每天坚持1-2小时的走路。脑血栓后,一根拐杖就成了随手的家伙。买菜、做饭还都是她一个人来。郭阿姨告诉我说,“我姐姐11年前就去世了,她就是又馋又懒,吃得多,活动少,我比她强。”

和谐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我问她老伴帮您打针吗?郭阿姨说,“我不用他,我也看得见。吃完饭都是他帮着收拾,他都八十多了”。

不断学习的精神。

坚持监测血糖和记录。郭阿姨告诉我,她每年都有一个大本子,用来记录血糖。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郭阿姨学习和记录血糖的本子)

------------------------

这是我目前见到的病程最长的糖尿病人了

记得以前看书,曾介绍一位糖尿病带病生存73年的,还看到说胰岛素生产厂家礼来公司曾设置奖项,奖励使用胰岛素50年的病人。当时心想,糖尿病能活到50年后,不可想象。

今天,这个奇迹就在我的眼前。

我成了她现在的大夫。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陈刚大夫、郭阿姨、李芳护士长)

--------------------------

郭阿姨咋跑大到瑞京----这么一家专科医院来看病啦?

北京发展就是快,孩子买的房离我们医院很近。老人平时都是在社区买药。这两次社区的医生不给开了,说您的病太重,要到医院认真看看:

郭阿姨的胰岛素打到了一天118单位。(她“牢记”着大专家们的“嘱托”:血糖大于16,就多打4个单位)但是她的血糖仍然居高不下,最高达到23mmol/L,前几天居然在不吃饭的情况下,自己打了54单位的胰岛素(可怕吗?)。

郭阿姨还说,有一次没力气的厉害,医生说是心率太低了,40多次,要让去安起搏器,不给开药。

大医院去多了,瑞京离家很近,又是专科医院,曾经诊治多年的贾培红教授也在这里值诊,抱着试试的态度,就被孩子送来了。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郭阿姨说:大专家号不好挂,贾培红1979年毕业后就成了她经常光顾的医生,现在,她的号也不好挂了。)

---------------------------

接诊的文大夫和我一起认真的为老人做了检查。

老人对同屋的病友说,这家医院还不错,现在看病,很少有医生这么认真检查身体啦!

我必须这么做!

不是大腕,胜似大腕,哈哈......

我告诉郭阿姨,您的血糖不用控制太低,58年不平稳血糖的病程,而微血管并发症也不是很重,血糖控制首先以预防低血糖和严重高血糖为主,餐前血糖8--12mmol/L就可以,不建议必须降到6mmol/L以下了。餐后血糖14--16也是可以接受的。个人感觉,不发生低血糖,也不出现严重高血糖而引发的酮症或高渗状态,那个血糖对老人家健康而言应该是极其微小的。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我仔细询问了老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问题,也观看了她详细的血糖记录,摸了摸有很多“结节”的腹部,基本上就知道了她血糖“脆”的原因。

我告诉文大夫,胰岛素必须减量!

我告诉她,您血糖波动最大的原因是胰岛素吸收问题。同等剂量的胰岛素,血糖有20多,也有6左右,绝对不是剂量不足或超量的问题。

我告诉护士,胰岛素注射要避开她经常注射的腹部和大腿,可以在腰背部注射。只要是皮下脂肪层就行。虽然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有一定影响,但要远远小于注射到增生的结节上。

我看到了老人眼中的怀疑,虽然郭阿姨并没有太过表露出来,反对我的治疗建议。

她或许已经被我细致的问诊和检查所感动,也或许对我对病情的分析有些认同,也或许出自对“专科医院”的信任......

当天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优泌乐20单位!而她平时都是32单位左右。

餐前血糖15.3mmol/L,餐后血糖4.7mmol/L,吃两块饼干,睡前血糖7.3mmol/L。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后面的血糖咋升高了?

她晚上发现钱包找不到了。后来知道,门诊人员捡到了,要等到明天了。老太太或许有些着急吧。

完整的第二天监测,坚定了我的信心。

今天,餐前胰岛素继续减量到18单位。刚测完的晚餐后血糖,9.3mmol/L,漂亮极啦!

我都为陈刚大夫的英明决策拍手叫好!

今天,郭阿姨向我倒出了当时的恐惧:

打32单位都不降,20单位能行吗?

我告诉她:见到高血糖就让加量是有问题的,要先找原因。

并且我还告诉她一句话:出院后,您只有减量的权利,没有加量的权利,血糖高了,要找大夫。

她告诉我,这种说法她还是第一次听到。

她应该服了我。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告诉夜班护士,睡前血糖如果偏低的话,要告诉阿姨加些餐。

得糖尿病58年的老糖友,为何减了胰岛素血糖反而更好了?

您可以再看我的文章:医患结合。我虽然不是大腕,但是,我会很用心,剩下的就是您的行动。

抗糖,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医患结合!

作者陈刚大夫 副主任医师 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部主任

微信公众号tnbtb88(糖尿病同伴),群学控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