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航空发动机,散发着“中体西用”的酸腐

文 / 冰川思想库
2017-07-19 16:01

用中医诊疗理论诊断航空发动机故障,不过是近代以来“中体西用”的现代版本而已。而“中体西用”,不过是一场荒诞的守卫。

撰文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任大刚

媒体衰败,前几天网上传出一篇《基于中医诊断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学术论文,也是过了些时日,才证明不是伪作。这篇论文一出现,跟着就是几波冷嘲热讽。

这篇论文的作者“房红征”等四人,对航空发动机制造和维修技术并非一无所知。

《中国航天报》2014年有一篇“中国航天科工一院航天测控公司PHM产业化之路:仅凭技术还不够”的报道中提到:“PHM重点实验室主任房红征说”。所谓PHM,是“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

▲《基于中医诊断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论文截图

检索署名“房红征”的文章,多与技术与维修有关,考虑到“房”与“红征”的姓和名均非常用,几乎可以断定,“中医诊疗航空发动机”一文的作者,是一名公营机构的航空航天业从业者。

这篇论文并非出于“民科”的胡思乱想,而是有它的一番专业的深思熟虑。仔细阅读这篇论文,发现作者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解。

在研发上,通俗地讲,其一,逆向研究,就是把别人家的发动机拆了,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依样画葫芦,照着做一个。其二,在设计制造上,先定好飞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配”一个相应的发动机。如果飞机下马,发动机的研制也随之下马。

而先进国家是反过来的,发动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飞机设计制造要“将就”发动机的发展。

中国的研发思路产生一个后果,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人家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一旦出现故障,“很难进行基于设计图纸和数学模型的正向推理”,换言之,出了故障,不仅不知道故障在哪里,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故障。

▲航天测控主任工程师房红征

中国的的维修思路是采取“穷举法”,一个一个排查,寻找根源,但是“大多数无法完成,导致故障无法‘归零’”,也就是,维修一番,也不敢肯定所有故障被彻底排除了。

应该说,房红征等四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存在的问题,至少从常识和逻辑推理上,是看得比较透彻的。

按照分析问题蕴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应该向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的先进国家学习。人家是飞机设计制造与发动机研发是分开的,中国也应该相应分开,两者各自独自发展。目前做不到,也应该在科研体制上着手,而不要再继续走发动机“配”飞机的老路。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追赶型发展,“依样画葫芦”是一条捷径。这话不错,但随着发动机技术越来越精密,复杂,越来越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王国的皇冠”,越来越需要搞清楚“为什么”,这需要一场科研体制的大变革才足以应付。

可笑的是,这个房红征等人都已经看得很清晰的改革路径,被他自己带进了“中医诊疗”的泥淖。

为什么要走“中医诊疗”之路?房红征等人说是缺乏正向设计能力、缺少实际设计经验、相当一部分发动机故障机理未能掌握。一句话,就是没有比较彻底地掌握发动机技术。

▲施一公曾批评当前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

但房红征等人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恐怕是,无法撼动的科研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它恰恰不利于比较彻底掌握发动机技术,并影响到故障诊断。

在科研体制改革“说了也白说”但技术需求又无比迫切的夹缝中,房红征等人提出“中医诊疗”思路,实属无奈之举,但荒唐之处十分明显。

首先,房红征等人认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动态辩证论、“神农尝百草”经验积累方法论,可以作为检测发动机故障的原则。

这些原则作为前现代时期的解释话语体系,我们都非常熟悉,这套话语体系因其前现代性,玄学色彩浓厚,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游移性。

▲基于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的发动机建模技术(论文配图)

以它为理论依据的中医,实际上是一种类经验科学,在中医治病过程中,同一种病,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药方,同一个医生给同一个病人看病,药方不奏效,马上也会换药方。

因此毋宁说,先有这套前现代色彩的类经验科学,然后再比附一套阴阳五行学说。这样做,从逻辑的角度看,无非是为了药物归类的便利,为了给整个诊疗活动赋予神秘色彩,给病人以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已。

同样,中国的很多学者喜欢称赞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思想。但恰恰是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黄河流域,其生态系统却被信仰“天人合一”的先民大肆破坏,树木被砍伐得一干二净,已经算不上是宜居之地。

前现代时期写在书本上的“天人合一”,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的。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被大肆破坏

其次,把航空发动机比附为人体,不伦不类。

航空发动机运转起来提供动力,人吃了饭才能行动,同样是“动”,但两种机体的工作机理完全不同,这点房红征等人作为公营机构的技术人员,应该不会犯糊涂。

同样,发动机出故障,原因非常精确,而且只有一个,只不过你没有找到它而已;而人生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前者是一对一的关系;后者是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包括中医在内,几乎所有医学理论都是这样认为的。

而即便是中医,也不得不承认,经常出现的情形是,有的病,只是因为外界因素即所谓阴阳五行的的变化,不治而愈;或者未经服药,只是调整心态和改变生活环境,不治而愈。航空发动机的故障,有没有可能不治而愈?

遇到这种情形,中医方法论如何用于诊疗航空发动机的故障?

再次,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确定性增强,中医理论本身遭到很多质疑,否定中医的很多。中医理论本身是否成立,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让一个备受争议的方法论,去指导现代高科技的结晶?

同样可以问,如果阴阳五行等方法论可以“指导”现时高科技,那么火箭何时时间,是否发射成功,照样可以请法师来批时辰,施法术。不是有气功师公开宣称,当年大兴安岭的火灾,就是他发功灭了的吗?

▲近代洋务派“中体西用”代表人物张之洞

用中医诊疗理论诊断航空发动机故障,可笑吗?一点都不可笑。它不过是“中体西用”的现代版本而已。

近代以来,很多源自西方的逼迫而生发出来的转型问题,时不时被拉扯到“体”“用”之争的高度,以便为中国“学问”保留根本,他们总是以为西方所传过来的都是格局不高的“用”,是“形而下”的技术,器物,而中国的东西才是根本,本体,本源,是“形而上”,动不得的。并且,中国“学问”是可以解释、指导西来技术、器物的。西方传来的“用”,是维护我们这个“体”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报杂志大肆宣传莱布尼兹发明二进制,是由于受到八卦图的启发,以此证明计算机的先祖在中国。没有中国人,计算机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这便是新兴计算机领域的“中体西用”论。

今天中国思想界,虽然闭口不谈“中体西用”,但实际上,不少人却是换了个马甲,继续高举“中体西用”大旗。

▲幼儿背诵《弟子规》

譬如儒生枉顾现代政治常识,设计什么“通儒院”;让小孩子摇头晃脑背诵《增广贤文》、《弟子规》等等,与培养现代公民格格不入,等等,即是“中体西用”的变种。只不过他们不立刻关涉个体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性没有即时显现而已。

维修航空发动机,或许的确需要整体观念,动态辩证和经验积累,但这些用得着由中医思维来启发吗?一种先进的科研体制,就可以自然生发先进的维修技术。为何要用一顶瓜皮帽,掩饰落后的科研体制?

一百多年前的“中体西用”,没有一个成功案例。今天也没有。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也没有举出一个成功的维修案例,证明中医理论可以指导发动机维修。这就是“中体西用”,一场荒诞的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