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兆?不用过度恐慌!试试穴位埋线疗法

文 / 就是健康
2022-03-31 18: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黏膜变薄并萎缩,黏膜肌层逐渐增厚,黏膜上的腺体显著减少,多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易癌变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病变。

由于它和胃癌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被很多患者当成了“洪水猛兽”,一旦有人患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就会落下心病,总感觉自己会癌变,为此四处就医,盼着能彻底治愈。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那么的可怕,不用过度恐慌,只要能及时治疗发生癌变的概率就会很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

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腹部会有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的感觉,特别是吃完东西后更加严重。除此之外还会有没什么食欲、恶心、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人则会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的情况。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早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疾病范畴,病机多为脾胃虚弱,病理基础是瘀毒、痰湿阻滞胃络。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脾胃肝(胆)关系最为密切, 以脾胃运化失常、脾胃虚弱为本, 脾胃虚弱又以脾气虚、胃阴亏为多;而气滞血瘀则贯穿病程始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中医药辨证施治对局部萎缩、轻度肠化可以逆转。而西医治疗以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为原则,疗效欠佳。

穴位埋线选穴:

尝试穴位埋线疗法时在穴位的选择上,依次可选:

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天枢,三阴交。

因为足三里穴是胃腑下合穴,“合治内腑”,到达中焦健运,胃气顺降的作用;中脘穴是腑会穴,可调理胃腑,疏利气机;胃俞为胃腑背俞穴,与其募穴中脘合用乃俞募配穴,共奏健运之功;取脾俞,可达健脾和胃之效;天枢、三阴交与诸穴配伍,有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之功。所以这些穴位在治疗时埋线的频率就比较高。

选择穴位埋线疗法的患者一定要了解好埋线前、埋线中、埋线后的注意事项!

一、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穴位埋线应避开月经期:在经期进行埋线可能会导致月经延期,月经过多等症状。

02、夜诊穴位埋线应先行洗澡再进行治疗。

03、穴位埋线不可空腹进行。

04、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肝肾功能异常、孕妇以及传染病等特殊情况患者为埋线禁忌症者,不可进行埋线治疗。

二、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当发现有某一处刺痛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02、穴位埋线后应在诊室外稍等候15分钟观察。

三、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01、穴位埋线后6小时不可沾水(洗澡)。

02、穴位埋线后3天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出大汗)、泡澡、游泳等。

03、穴位埋线后3天不要吃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04、穴位埋线后发现有局部淤血时,应告知医生,通常情况下若为皮下淤血,可在24小时后干性热敷(热鸡蛋按摩)。

05、若出现局部酸麻胀痛情况,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一般3-4天

穴位埋线是在《灵枢.终结》“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的理论指导下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而产生的,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将胶原蛋白线体埋入人体相应穴位,对机体产生持续的刺激,从而调动机体本身固有的调节机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避免西医药物疗法的不良反应,并且操作简便、花费少,所以穴位埋线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