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中医九大名方组成解析

文 / 看看更健康
2022-03-18 00:08

按国家现行法规,中医组方一般按照和、温、通、补四原则,进行相应的君、臣、佐、使配伍。

所谓“和”,即是用调和的办法祛除病邪。

《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和,则身强体壮,气血失和,则体弱多病。

所谓“温”,就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固本等治疗脏腑经络寒邪之病。

所谓“通”,就是通过消坚散结、通气健络的方法通全身经脉、祛病强身。

所谓“补”,是指通过滋养、补益人体脏腑虚弱、气血阴阳的办法,达到人体整体功能增强、祛除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药两千多年的积淀中,形成了传统九大名方:

八珍汤、生脉散、四物汤、大秦艽汤、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八仙长寿丸、玉屏风散,此九方是古代名方之集大成者。

1、六味地黄汤

以熟地、泽泻、山药、丹皮、茯苓、山茱萸等组方。

本方补中有泻,而以补阴为主。

用熟地黄滋阴,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肾虚、遗尿,是本方三补。

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

肾主臧精,又主利水,故以三补以填其精,茯苓、泽泻以利其水;阴虚则火旺,故用丹皮以泻火。

三补补其正,三泻泻其邪,凡肾阴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衍生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

2、当归补血汤

源出《内外伤辨惑论》,组方为黄芪、当归。

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

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

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

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

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

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

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

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

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

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

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衍生成药:当归补血颗粒

3、袪风之剂——大秦艽汤

以羌活、白芍、川芎、防风、当归、熟地、生地、白朮、甘草、黄芩、白芷等组方,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

以秦艽为君者,袪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

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

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

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

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

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穷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

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朮、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

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

4、八珍汤

人参、白术、云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

本方中人参、熟地益气养血;白术、云苓助人参补气;当归、白芍助熟地补血;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益气和中。

衍生成药:八珍丸

5、生脉散

孙思邈方, 人参、麦冬、五味子。

方中人参甘平补肺,益气生津为君。

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为臣。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为佐使。

由于本方有保肺清心,补气生津而使脉搏复振的作用,所以叫生脉散。

对于暑热伤损元气,以致出现脉微细欲绝的危险病证,当急用本方煎汤斟服。

衍生成药:生脉胶囊(国家基本药物)

6、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详细记载。

以党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臣以白术。

既助党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涩,助脾运化;

脾主涩,脾胃既虚,运化无力,则涩浊于停滞,故佐以补制兼优之茯苓。

以白术健运脾气,药均为甘温和缓之品,而呈君子中和之气,故以“君子”为名。

合药共奏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补涩浊,共成益气健脾之功。

衍生成药:四君子丸、四君子颗粒

7、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详细记载。

方以熟地为君,甘温滋腻善能滋补营血;当归为臣,味辛性温,主入血分,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力主补血又补中有行,使补而不滞。

《本草纲木》谓其“和血”;川芎辛温主常,为血分之气药,气分之血药,擅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

配熟地、当归之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熟地为血中之血药,阴柔补血之品与辛甘之当归。

以川芎血中之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

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共成补血调血之功。

衍生成药:四物合剂、四物益母丸

8、补肾名方——八仙长寿丸

柯韵伯《寿尧保元》有详细记载:“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下元以奉寿生之令,上绝肺金之化源。

地黄禀甘意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寿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此为君。

臣以山茱萸酸温补养肝肾,温精,藉以收少阳之火,以培癸水之上源;

佐茯苓淡渗,以导任水之上源;五味子酸甘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浇,益气生津,补养心肾;

麦冬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噪,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渴,降心火而安悸。

衍生成药:麦味地黄丸

9、固本名方——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有详细记载。方以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入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

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即能补中益肺气,更善实卫气而固表止汗;

臣以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补气固表之力。

二药共用,补正气,实卫气,乃培固根本之法;表虚卫气不固,易为风邪所侵,故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

防风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浇涩,达乙木而息风,且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强,相畏而相激也。

三药相伍,固表气,实肌腠,兼疏风邪,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方名玉屏风者,考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意之意。

徐灵胎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的确,治疗每一种病必须辨证求因,才能确定治疗方针。同时,一病有一病的主治法,也必然有主方和主药,这是治病的基本法则。在这基础上,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出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前人留传下来的成方,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几个基本方剂,必须熟悉。现在择要说明,以见一斑。

1.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补气主方,用于脾胃薄弱,食少,泄泻等症。气不运者,可以加陈皮,名异功散;胃寒者,可以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2.四物汤

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养血主方,用于肝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气血俱虚,可与四君子汤同用,名八珍汤;除去生地、白芍,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为养阴主方,用于肾水亏乏,腰痛遗精等症。虚寒者可以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内热者,可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单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火归元;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能治痨嗽。

4.四逆汤

附子、干姜、炙甘草。为回阳主方,用于寒盛阳微,四肢厥冷,水泻不止。寒伤血分,脉细欲绝,可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可加白术、大枣,名术附汤。

5.桂枝汤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为调和荣卫主方,亦治伤风。汗不止者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精关不固,可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倍白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治中气虚寒腹痛。

6.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为发散风寒主方,用于寒热无汗,脉象浮紧。挟外湿者,可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去桂枝,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表邪内陷,肺热气喘。

7.银翘散

银花、连翘、豆豉、荆芥、薄荷、牛蒡、桔梗、甘草、竹叶、芦根。为风温初起主方,用于发热、口渴、脉象浮数。咳嗽者可加杏仁、象贝,宣肺化痰;热重者,可加山栀、黄芩清气。

8.六一散

滑石、甘草。为清暑主方,用于身热烦渴,小便短赤。清心可加辰砂,名益元散;散风可加薄荷,名鸡苏散。

9.平胃散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化湿主方,用于满闷、呕恶、舌苔白腻。痰多者可与二陈汤同用,名平陈汤;泄泻溲少,可与五苓散同用,名胃苓汤。

10.五苓散

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为利湿主方,用于小便不利,饮水吐逆。无寒但渴者,可除去桂枝,名四苓散。

11.十枣汤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为泻水主方,用于水饮内停,胸胁满痛。

12.琼玉膏

生地、人参、茯苓、白蜜。为润燥主方,用于津液枯涸,气虚干咳者。

13.五仁丸

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江、郁李仁、陈皮。为润肠主方,用于津枯大便困难者。

14.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为清热主方,用于壮热、口渴、汗出、脉象洪大。气阴虚者,可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挟湿者,可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

15.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为泻火主方,用于三焦积热,狂躁烦心,迫血妄行等症。

16.普济消毒饮

玄参、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薄荷、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甘草、陈皮。为清温毒主方,用于大头瘟、咽痛口渴等症。

17.清骨散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为清虚热主方,用于骨蒸劳热,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18.三仁汤

杏仁、蔻仁、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为清化湿热主方,用于湿温身热,胸闷,渴不欲饮。

19.达原饮

厚朴、常山、草果、槟榔、黄芩、知母、菖蒲、青皮、甘草。为治湿热瘟疟主方,用于湿浊挟热,阻滞中焦,寒热胸闷,舌苔厚腻等症。

20.二陈汤

姜半夏、陈皮、茯芩、甘草、生姜。为除痰主方,兼能理气,祛湿和中。如顽痰胶固,可加胆星、枳实,名导痰汤;胆虚不眠,可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

21.消气化痰丸

姜半夏、胆星、橘红、枳实、杏仁、瓜蒌仁、黄芩、茯苓。为清痰热主方,用于气火有余,炼液成痰。

22.三子养亲汤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平痰喘主方,用于气实痰多,喘满胸闷。

23.保和丸

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麦芽。为消食主方,用于嗳腐吞酸,腹痛泄泻等症。气分郁滞,可与越鞠丸同用,名越鞠保和丸。

24.小活络丹

川乌、草乌、川芎、地龙、胆星、乳香、没药。为活络主方,用于痰湿入络,手足麻木等症。

25.天王补心丹

枣仁、当归、生地、柏子仁、天冬、麦冬、远志、五味子、人参、丹参、玄参、桔梗。为安神主方,用于健忘,怔忡,失眠,虚火上炎等症。

26.牛黄清心丸

犀黄、黄连、黄芩、山栀、郁金、辰砂。为开窍主方,用于邪陷心包,神识昏迷。

27.金锁固精丸

潼沙苑、芡实、莲须、龙骨、牡蛎。为固精主方,用于精关不固,滑泄不禁。

28.牡蛎散

煅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为固表主方,用于阳虚自汗。

29.诃子散

御米壳、诃子、炮姜、橘红。为涩肠主方,用于泄泻不止,脱肛。

30.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姜、枣。为升提主方,用于中气下陷,或气虚不能摄血。

31.七气汤

厚朴、半夏、茯苓、紫苏、姜、枣。为行气主方,用于气分郁滞,胸满喘促。

32.越鞠丸

香附、苍术、川芎、神曲、山栀。为舒郁主方,用于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

33.十灰散

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茅根、茜草、大黄、山栀、棕榈皮、丹皮。为止血主方,用于劳伤吐血。

34.桃仁承气汤

桃仁、大黄、桂枝、甘草、元明粉。为祛瘀主方,用于蓄血及妇人经闭。

35.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姜、枣。为和解主方,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等症。

36.逍遥散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为疏肝主方,用于头痛目眩、抑郁不乐及妇人月经不调。火旺者可加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

37.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豆豉。为催吐主方,用于痰涎壅积上脘。

38.大承气汤

大黄、厚朴、枳实、元明粉。为泻下主方,用于实热便闭,腹痛拒按;津液不充者可去元明粉,加麻仁、杏仁、芍药,名脾约麻仁丸。

39.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蓬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子。为导滞主方,用于胸痞、腹胀、便闭,或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40.化虫丸

使君子、鹤虱、槟椰、苦楝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杀虫主方,用于因肠寄生虫引起的腹痛阵作。

以上方剂,仅从病因和证候等方面提出一些通治的例子。雷福亭曾说:“尝考丹溪治病,凡遇气亏者以四君子汤,血亏者以四物汤,痰饮者以二陈汤,湿食者以平胃散,都以四方为主,更参解郁治之,药品不繁,每多中病。”可见掌握通治方剂也是临证上必需的,但是通用方也当切合病情,不等于笼统施用。大凡每一个病都有主方,一病有几种证候又各有主方,这里所说的通治方是一方能治多种病的,这就在了解通治方之后,还应进一步钻研各病的主方和各种证候的主方,才能更细致地随症化裁。

古人对于中药汤剂的配伍应用有着深入研究,以四种中药配伍,组成应对常证的汤剂,在中药史书上多有记载。比较著名的汤剂有四神汤、四物汤、四君子汤等,这些中药汤剂应用广泛、药效显著,至今还普遍受到大众欢迎。但也有很多人对这三样汤只闻其名,不知其用。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三种汤剂的用法及区别。

四神汤

【药材组成】

茯苓、淮山、莲子、芡实(或薏仁)

【功效】

健脾、清火、利尿、养颜、降燥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茯苓、淮山、莲子、芡实(或薏仁)。这四位“神仙”,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降燥等诸多益处,几乎发挥出了“无敌”的功效,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莲子、芡实、淮山、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后,宣告“四臣,事成!”。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当这药方传到台湾之后,由于不清楚‘四臣汤’的由来,并且 ‘臣’和‘神’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四神汤’。

【四神猪肠汤】

【材料】

猪小肠250g,薏仁30g,莲子30g(或党参),芡实20g,茯苓10g,盐5g,面粉100g,米酒15ml。

【步骤】

1.将猪小肠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筷子穿入猪小肠中,将

猪小肠翻面,把猪小肠内壁冲洗干净,去除上面多余的油脂,再放入面粉中反复抓洗,去除表面的黏液。

2.用清水将猪小肠反复冲洗数次,直至将猪小肠完全清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汆煮2分钟去除腥气,随后捞出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干净去掉杂沫。

3.锅中重新放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将猪小肠再次放入煮制10分钟,随后熄火加盖焖15分钟,再取出稍稍放凉,用剪刀剪成3cm长的斜段。

4.将薏仁、莲子、芡实和茯苓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约1000ml),大火烧沸后放入猪小肠段,继续用小火烧煮30分钟。

5.最后调入盐和米酒即可。

【营养提示】

四神汤可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强化体质,消肿利尿及养颜美容,适合肠道机能软弱的人。产妇和术后者的调养。

【小贴士】

1.猪小肠的腥味很重,在清洗时一定要用面粉反复挫洗,否则做出的四神汤就会因为它的异味毁于一旦,啤酒也是清洗猪小肠的好材料,有条件也可一试。

2.干莲子有的会带有苦芯,使用前可查看一下,如果还留有苦芯可用细针拨出。

四物汤

【药材组成】

熟地黄、白芍、当归及川芎

【功效】

补血调血。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为什么呢?先说说女人三易,那就是一女人易血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贫血,二是女人易血瘀,三是女人易月经不调,这三个女人常见的病因常常互为因果,血虚会引起血瘀,血瘀也会导致血虚,血虚血瘀会导致月经不调,同样月经不调也是血虚血瘀的常见病因。而四物汤是针对以上所说的女人三易的生理特点,具有非常好的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说是女人三易的克星。

不仅如此,四物汤配方非常合理,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的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有些中药补血活血效果好,但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上火,导致虚火过旺。而四物汤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调养。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调经的良方,所以被称为“妇科圣方”。

【玫瑰四物饮】

【材料】

玫瑰花适量,当归三两、白芍五两、熟地二两、川穹一两、红枣二两。

【步骤】

1、用一大锅水浸泡药材30分钟,玫瑰花是熬好之后再放入,所以刚开始不用浸泡;

2、浸好药材之后先用大火煮到滚开了再转小火,盖子盖好;

3、小火煮2-3小时后,再转大火煮沸,放入玫瑰花,搅拌一下,再转小火,盖上盖子;

4、五分钟后熄火,再十分钟后把药汁倒入锅子,等药汁放凉了,可以装入小的宝特瓶,放入冰箱储存。

【营养提示】

四物汤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可补充月经时消耗的阴血。玫瑰花有轻微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且含有维他命C的成份。红枣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有天然维他命之称,可以益气补脾。

【小贴士】

每次导出一小碗加热饮用,月经结束后开始饮用,一天两次,早晚、午晚,空腹、饭后均可,连喝七天,也可以一天喝一次,连喝十四天。

四君子汤

【药材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

滋胃健脾、补阳益气,应用于慢性胃炎、贫血、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呕吐、四肢无力等脾胃气虚症。

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羊肉四君子汤】

羊肉500g、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

【步骤】

1、把四样药材清洗后放入药袋里。

2、将羊肉氽烫后用清水洗净,放入砂锅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和葱、姜、黄酒以及小药包。

3、煲5小时左右至羊肉软烂,最后起锅前加入盐和胡椒粉。

【营养提示】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茯苓健脾燥湿;炙甘草具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虽然只有四味药,但配伍十分严谨,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四君子汤”由人参(后人将其换成了党参,更适合日常饮用)、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虽只有简单的四味药,君臣佐使的搭配却令人叫绝。不亏是补气第一方(补血第一方是四物汤)。

【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

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