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市场2022大机遇,总理定调: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

文 / 健识局
2022-03-08 00:09

2022将是“基层医疗年”,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来的信息。

3月5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分级诊疗、优化就医秩序,基层防病治病能力被摆在了显著的位置。总理明确:要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报告》中强调基层医疗的地位,这正是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在呼吁的内容。

今年两会建言中,全国人大代表庹必光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应该在乡村,应加大乡村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凌峰则认为,在乡村地区集中投入多种康复设备及一般检查设备,是提高基层慢性病防治水平的关键。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肖又香、何琳,政协委员黄宇光、吴浩、王贵齐、葛均波等多位来自医疗一线专家都对如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进行了探讨。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是中国医改早已确立的目标。随着基层医疗的地位再一次加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思路,医疗资源下沉会是今年的行业主旋律。

建医共体是解题之策确保“接得住”

基层医疗是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第一道防线,是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差别很大。中国东西部本来就存在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特别是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人员短缺、人才激励机制匮乏、专业技能培训不规范、薪酬偏低等因素叠加,导致无法留住优秀人才。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何琳建议:加大建设县乡村医共体的力度。

早在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在县域内组建医疗共同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随后国家卫健委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福建三明、山东泰安、广西桂林、湖南衡阳、广东湛江吴川市、江苏扬州等省市相继成立多种紧密型模式医联体、医共体。

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经过3年的摸索之后,在医联体、医共体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两会期间,王静成向媒体袒露:探索实行医共体内编制总量管理、统筹调剂使用,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促进卫生人才双向流动。

同时,在医联体的改革中,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目前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200余个、创成16个省级特色科室和40余个市级特色科室。

事实上,发展基层医疗服务的关键,是提升临床医生的服务能力,“接得住”广大基层患者的就诊需求,这正好也是医联体的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吴浩指出,医联体通过三甲医院重点临床专科的建设,培养专业的全科医生,使老百姓在身边享受到高质量的优秀的医生的诊疗,分级诊疗才能够实现。

基层人才流失仍存在但市场的确在扩容

建立医联体、医共体,仅是实现分级诊疗的第一步。留住人才的关键,是彻底提高基层医生的薪酬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在今年提交的《关于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亟待加速的建议提案》中,表达了对村医流失的忧虑:乡村医生的数量正在缩减,而且全国范围都是如此。

戴秀英认为,基层医生无法获得正常回报,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以宁夏为例,各地乡村医生年平均收入仅为2至3万元,远低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戴秀英表示,很多地方的乡村医生没有基本工资或定额补助,只能依靠公卫经费、基药补助、诊疗费和务农来维持生计。

显然,这一薪酬水平很难维持村医家庭的生计,难以糊口。而戴秀英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各地应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尽快完善乡村医生补贴机制,确保乡村医生按工作量获得应有的劳务报酬。

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医药界,这一直是被看好的市场。因为但从数量上来看,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为104.4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9.0万个,远超全国药店数量。

大三甲、零售药店、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市场这三大块之中,大家都在想第一块,但后两块的总量也相当可观。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今年就指出,积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中医特色诊疗专科,推广成熟的中医特色疗法和慢病诊疗适宜技术。

城市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市场中慢病患者较多,中医药在慢病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好医生药业集团主营中药产品,耿福能认为,中医适宜技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应当制定扶持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从财政、人才、技术入手,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不仅是耿福能代表,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基层医生收入问题,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这是很多代表委员的观点。

基层市场是一个奇特的市场,一方面扩容迅速,有国内知名药企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公司县域市场销售近两年快速增加,销售占比从5%升至16%;另一方面,基层人才和服务能力都不算“给力”,亟待政策的扶持。

目前,由医共体牵头,组建分级诊疗制度,已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诊疗格局,基药和非基药都能在基层市场找到各自的机会。

“更就近的医疗服务”,呼唤着基层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崛起。

#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