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冬至养生手册,值得收藏

文 / 小花健康知识
2021-12-21 09:11

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这个寒冷的季节叫做“数九”或“九九”,也称为“数九寒天”。今年的冬至日是12月21日。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体吸取营养,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故极为重视冬至养生。冬至养生,须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保暖抵御寒

所谓冬至一阳生,是指此时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感受风寒而熄灭,寒甚伤阳多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因此,保暖御寒乃冬至养生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

头暖: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

背暖: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

足暖: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冷。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潜藏养阴阳

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阴阳二气均深藏于内。此时当顺应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确保身体健康。冬至养生,首重静养。《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更适合冬季养生。

潜藏养阳:冬季要注重保养身体阳气,避免机体阳气耗散,尽量保持精神静谧,静心少虑,避免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避免过度运动,不超负荷运转,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体虚感冒、风湿骨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总之,人体内阳气充足,才可祛病延年。

潜藏养阴:冬季如果不注意藏阴,来年多温病。冬季藏阴当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滋阴养阴药食等。中医谓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阴液。如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导致大汗淋漓活动,在冬至当尽量少为。

药食补脾肾

冬至之后最易吸收外来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因而是人们开始进行补养的最好时段。所谓“冬令进补,来春打虎”。补养分食补和药补,由于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冬季最好选用药食同补的食物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冬至饮食补养以温热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用温补之品。饮食上可选择适量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鱼类、猪肝、羊肝等肉类,炖煮或炒熟趁热食用;选择核桃、芝麻、燕麦、豆制品、糯米、枸杞、大枣、桂圆、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热食用;宜选择韭菜、木耳、大头菜、莴苣、薯类等,亦当煮熟(炒熟)食用。

二是不宜冷食伤阳。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三适当食黑色食品。黑色入肾,与冬相应,肾藏精气,精气为生命之源动力,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每日适当吃点黑色食品,可以补足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可食用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枣黑木耳羹、乌骨鸡汤等。这些食物大多能补益气血,温补脾肾。

运动添活力

由于冬至之后,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中老年人要尽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点半左右开始休息,次日太阳出来后再起床。冬季时段,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很有必要。另外,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