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冬季怕冷也是病?中医专家教您正确解决体寒问题

文 / 啊廖聊养生
2021-12-14 09:10

“一到晚上,手脚就发冷”“晚上裹着双脚,也会冷上很长一段时间,两三个小时都睡不着觉”……随着近期日夜温差变大,早晚比较寒冷,很多人尤其是女性身体明显出现了“冷肢”现象,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妇一科主任徐慧军。

手脚冰凉 冬季像“噩梦”

53岁的白女士每年冬天都跟做了一场“噩梦”。因为一到冬季,她就变得特别怕冷,白女士说,穿得再多,也感觉骨头里进风,凉飕飕的。因特别怕冷,她每年冬天早早地就戴上帽子手套,口罩更是不离身。即使这样,白女士的手脚也经常被冻得发白发紫,特别是在受到冷水刺激时,症状更加明显,经过揉搓后,肤色才逐渐转红。尽管家中有暖气,但她每晚睡觉还是需要往脚下放一个热水袋,才能保证温暖入睡。“有些时候到了早上四五点,暖水袋已经完全没有温度,这个时候我就会被冻醒。”谈起自己冬季的经历,白女士无奈地摇摇头。

妇一科主任徐慧军主任医师介绍,女性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比男性更低,感受温度的皮肤感觉性神经末端位于真皮层,通常女性皮下脂肪厚度是男性的2倍,因此脂肪层也增加了真皮层与核心温度的差异。而女性皮肤里的“传感器”更灵敏,会迅速把“冷”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因此更怕冷。研究发现,女性体温(体核温度)平均高于男性0.3℃,但手脚的平均温度依旧比男性低。这与女性的生理构造、激素、肌肉含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从生理角度,排卵后或怀孕后,生殖激素可以增加皮肤血管对于寒冷刺激的敏感性而出现显著的收缩,因此女性擅长保持体核温度,这对女性有能力为胚胎提供一个温暖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的子宫像个倒置的梨,喜暖恶寒。身体要维持更高的体核温度,就得对冷更敏感,肌肉组织才会开启“战栗产热”模式。

可肌肉同样开启“战栗产热”模式,女性仍旧输给了男性。“肌肉能够产热,肌肉越多,则产热越多。与男性相比,女性肌肉更少脂肪更多,新陈代谢率更低,因此产生的热量少,也就更怕冷。”徐慧军主任解释:“为了维持较高体核温度、避免热量从体表散失过多,肢端的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四肢末端的血流量,以便热量优先供应给重要脏器,因此女性手脚则偏凉。”

徐慧军主任表示,门诊上经常遇见一些女性尤其是生产期间的女性和即将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冬季都会特别怕冷,这是比较常见的冬季冷感症。每逢冬季来临,有些女性就会患上“冬季冷感症”。中医认为,女子多为阴气虚体质,由于经期、孕期和产褥期或患有贫血、胃肠症及久病体虚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抗寒能力差,故在冬季就特别怕冷。

突然怕冷 应警惕这种疾病

虽然怕冷,是由女性基因与进化上决定的,但徐慧军主任提醒,人在健康状态下,通常饥饿时比饱腹时怕冷,运动前比运动后怕冷,如果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也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老年人更该警惕。“我特别怕冷,尤其是冬天,就算戴上帽子手套围巾全副武装也还是觉得冷。”张女士一直比常人怕冷,以为是自身体质问题,也尝试过吃补品、做推拿,但是都没什么效果。前不久,张女士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显示,她有几项甲状腺指标偏低,就去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经诊断,张女士患有轻度的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而这种病正是导致她特别怕冷的“元凶”。

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主要激素,甲减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减慢,也出现怕冷症状。血管、外周神经、下丘脑病变都会引起怕冷症状。如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引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就有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徐慧军主任提醒,若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或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五部位保暖 让女性更扛冻

冬季温补脾肾,是一个从内部调理身体、护阳防冷的思路。

“寒冷季节,不妨吃得偏荤一点,但要均衡适量。”徐慧军主任提醒,除了牛羊肉外,韭菜、大蒜、洋葱也都属于荤菜,有助于增长阳气。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也有补肾的功能。相应地,螃蟹、西瓜等寒凉食物,则不宜在冬天食用。

冬季天寒地冻,阳气贵在潜藏。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顺应自然的规律,等太阳升起了,再去锻炼。运动也不能过量,应以身体稍稍热起来为宜。可以常常用大拇指按摩腰眼穴,以保护肾功能。此外,要格外重视身体五个部位的保暖:头部、颈部、腰部、膝盖和脚踝。建议大家冬季在户外时,戴上帽子,围好围巾,衣着上选择中长款的棉袄、羽绒服,鞋子也以高帮的或靴子优先。晚上可以泡泡脚,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徐慧军

妇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岛市月经病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不孕不育专病门诊负责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兼任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微创专业副主委、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擅长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复发性流产,异常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卵巢早衰、痛经、盆腔炎等中医治疗。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全天

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B楼2楼妇一科门诊

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A楼3楼知名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