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蛊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甘、苦,平,无毒。主治痎疟,解毒,辟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淡,性平无毒,入膀胱经。主利便除湿,消肿通淋,去黑皮用。
猪苓味淡,五脏无归,专入膀胱利水。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甘,无毒。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猪苓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痎疟者,盖主太阴呕吐之湿疟也;猪苓入脾肺以化气,则湿行而疟止也。蛊疰不祥,皆湿热之毒;甘平渗利,所以主之。肺主气,气平益肺,肺气化及州都,则水道利,所以利水。
久服则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旺故耐老。气平益肺,肺主气,气和故身轻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开汗孔而泻湿,清膀胱而通淋,带浊可断,鼓胀能消。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膀胱经
《本草经解》
归肺、脾经
《长沙药解》
归肾、膀胱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猳猪屎
《本草经集注》
猪屎
常用方
《本草经解》叶天士
猪苓同白茯、泽泻、滑石、阿胶,名猪苓汤,治伤寒口渴,及呕而思水。
《长沙药解》黄元御
《伤寒》猪苓汤,猪苓一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滑石一两,阿胶一两。治阳明伤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阳明之证,有燥有湿,阳明旺而太阴虚,则燥胜其湿,太阴旺而阳明虚,则湿胜其燥。己土湿陷,乙木抑遏,不能疏泄水道,则小便不利。木郁风动,肺津伤耗,则渴欲饮水。风气飘扬,而表寒未解,则脉浮发热。猪、茯、滑、泽,燥己土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清风也。治少阳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以水旺土湿,风木郁陷,下克己土,疏泄不藏则为利,风燥亡津则为渴。乙木陷而甲木逆,上克戊土,浊气逆冲,则为咳呕,,相火上炎,则心烦不得眠睡。猪、茯、泽、滑,渗癸水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清风也。
《金匮》猪苓散,猪苓,泽泻、白术等分。为散。治病在膈上,呕吐之后,而思水者。痰饮内阻,多见渴证,而投以新水,益复难容,故随饮而即吐。呕伤津液,应当作渴,而水停心下,则反不渴,是以先渴而即呕者,必有支饮。若饮在膈上,吐后而思饮者,是饮去而津伤,为欲解也。此当急与之水,以救其渴。但其平日阳衰土湿,而后饮停膈上,宿水方去,又得新水,而土湿如前,不能蒸水化气,则新水又停矣,是当泻湿而生津。泽、苓泻水而去湿,白术燥土而生津也。
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但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若徒求利于猪、茯、滑、泽之辈,恐难奏奇功耳。
去皮用。
使用注意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今之疗泻者概用之,谓其去脾家之湿也。不知一于渗泄,逐水太过,水尽则伤肾昏目,不可不知。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今湘州、衡山无有,此道不通,皆从宁州来。旧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乃秤之,比年殊难得耳。
《中药大辞典》
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
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枫树、桦树、槭树、橡树的根上,性喜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雨季常在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的子实体。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中药大辞典》
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中药学》 凌一揆主编
猪苓 (《本经》)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应用】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猪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为强,凡水湿滞留者可以应用。古方有单用一味猪苓以取效的。如(《小品方》)治妊娠子淋、《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子母秘录》治妊娠足肿,皆单用一味猪苓为末,热水调服。临床应用,以复方为多,如治小便不利、水肿,每与茯苓、泽泻等利湿药同用,如四苓散;阴虚者则配阿胶、滑石等,如猪苓汤。
【用量】5 〜10g。
《饮片新参》王一仁
猪苓
形色:质如软木,中有白花点。
性味:淡平微甘。
功能:入血分,利水通淋,止泻。
分量:三钱至五钱。
用法:生用。
禁忌:血虚溲多者忌用。
【考证】
猪苓汤证曰∶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散证曰∶思水者。
以上二方,猪苓诸药等分。
五苓散证曰∶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以上一方,猪苓十八铢。
上历观此三方,猪苓所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明矣。
【品考】
猪苓 和、汉共有焉,汉产实者为良也。
陈士铎《本草新编》
猪苓,味苦、甘、淡,气平。降也,阳也,无毒。入肾与膀胱经。通淋消肿满,除湿利小便泄滞,助阳利窍,功专于行水,凡水湿在肠胃、膀胱、肢体、皮肤者,必须猪苓以利之。然而水湿之症有阳、有阴、有虚、有实,未可一概利之也。倘阴虚之症,轻用猪苓以泻其水,水去阴亦消亡,必有口干舌燥之症。况原无水湿之症,利之则重亡津液,阴愈虚矣。甚则有利小便,欲行点滴而不可得者,非误利之明验乎。虽然水湿之邪既在人身,岂可以阴虚难治,竟置于不治哉?用猪苓利水之药,仍入之阴药中,阴既不虚,而湿亦自利,安在猪苓之不可用乎。
或问猪苓利水,胡为利水而水不通,且多急闷而不可解,何也?此火蓄膀胱,而上焦之气不升,肺金清肃之令不行于下焦之故也。夫膀胱泻水也,然必得肺金之气清肃下行,而乃水走于阴器而出。猪苓但利水,而不能升上焦之气,上焦有火,过抑肺金,清肃之令不能行于下焦,不用降火之品,而唯从事于利水。所以,用猪苓而不效,非猪苓之不能利水也。
或问猪苓导水,使火邪从小便而出,是引火邪之下出也,然仲景张公往往用猪苓汤以散邪,何也?盖猪苓之性,不特下走于阴窍,而且兼走于皮毛之窍,仲景夫子用猪苓汤者,恶邪不走膀胱而走皮肤,虑亡阳之症,所以用之,即引火邪从皮毛而外出也。然则猪苓不特引水下泄,而亦能引火外泻也。
或问猪苓利水,何能解口之不渴也?夫小便数而口不渴者,火蓄于膀胱也。火蓄则熬干其水,水沸而为热,所以作渴。用猪苓以利水,实所以泻火,火泻而水独存,则津液通,而上润于口舌之间矣。然则猪苓非利水之药,乃生津之药也。
或疑猪苓为生津之药,终不可为训。曰:猪苓利水尽,则口益干,而欲其口舌之生津,难矣。所谓生津者,止能生于多水之症,而不能生于无水之症。无水之症,泻水则水涸而火起;
多水之症,泻水则火降而水升。水既升矣,而津液有不润于口齿者乎。是猪苓之生津,生于利水以去火,而非概生于利水也。
或疑猪苓、泽泻,同是利水之物,而吾子偏分出功用之不同,非好奇耶?曰:猪苓、泽泻用既不同,义自各别,有异言异,有同言同,何好奇之有。
猪苓甘淡平,生枫树下,得枫之灵,皮黑肉白,形如猪屎,入小肠膀胱血分,分利湿热下降引入小便出,上焦热渴表邪温疫可解,在胃烦渴猪苓散,在脾与小肠四苓散,心肾膀胱猪苓汤,
气平,味甘,无毒。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猪苓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痎疟者,盖主太阴呕吐之湿疟也;猪苓入脾肺以化气,则湿行而疟止也。蛊疰不祥,皆湿热之毒;甘平渗利,所以主之。肺主气,气平益肺,肺气化及州都,则水道利,所以利水。
久服则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旺故耐老。气平益肺,肺主气,气和故身轻也。
利湿药之利水消肿药,6-12g煎服,气微,味淡。无水湿者忌用。
主治:利水渗湿
1.水肿,小便不利,本品甘淡性平,利水渗湿胜于茯苓,治疗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单味药应用有效,治疗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可用猪苓一味药为末,热水调服,或配伍其他利水渗湿药同用,如茯苓,泽泻,白术等。治疗阴虚有热之小便不利,与清热利水药,益阴药配伍,如茯苓,阿胶,泽泻等,如猪苓汤。
2.泄泻,本品渗湿止泻,尤适宜水湿泄泻,水湿内停之泄泻,常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如四苓散。治疗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泄泻不止,与利水燥湿之品同用,与茯苓,泽泻,苍术等同用,如胃苓汤。治疗胃肠寒湿,濡泻无度者,本品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猪苓丸。
3.热淋,带下,本品渗湿下行,还可治疗膀胱湿热之小便淋病,常与清热通淋药配伍,与生地,滑石,木通等同用,如十味导赤汤。治疗湿热带下,常与茯苓,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之品配伍。
猪苓为多乳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性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
如猪苓汤、猪苓散、五苓散所主之证均有“口渴”,“思水”、“呕吐”、“小便不利”等症。但五苓散主太阳膀胱气化不行,水饮内停;猪苓汤主肺热津伤,水邪互结;猪苓散主胃中停饮,上逆胸隔。三方中均用猪苓利水渗湿。《长沙药解》曰:“猪苓,渗利泄水,较之茯苓更捷。但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桂枝之达木也。”故五苓散用猪苓配桂枝化气行水,气化津液上承则口渴而解,小便自利;猪苓汤用猪苓配阿胶、滑石滋阴清热利水,使水去无所附,津复则口渴自止;猪苓散用猪苓配白术,健脾利水,使中阳复运,气化水行,则停饮、呕吐尽解。《本草汇言》总结说“此三法俱重在猪苓,开达腠理,分利阴阳之妙用也”。
用量用法:
仲景用猪苓共有4方。
1.用量
猪苓在五苓散方中的用量有2种,在痰饮咳嗽篇中为3分;在太阳篇中为18铢;猪苓汤中为1两。今常用量为5~10g。
2.炮制
仲景有3方中猪苓去皮用。
3.用法
水煎服或研末服。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服。《得配本草》曰:“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本草衍义》谓:“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药理研究:
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及多糖等。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作用[1]。
临床应用:
1.银屑病
用猪苓注射液治疗银屑病265例,近期疗效:基本治愈(全身皮损消失或仅留残余病灶)83例,显效好转79例[2]。
2.肺癌
用猪苓提取物针剂(757 ) 40mg,每日1次,深部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4天,再转入化疗。治疗肺癌50例,症状改善率86.1 %,癌体缩小稳定率为70%,并能消除或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3.4]。
参考文献:
[1]杨永良,《中药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89:109;
[2]高步云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6):34;
[3]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等,《中医药研究参考》,1978,(3) :1;
[4]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等,《新医药学杂志》,1979,(2):11。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产地
主产陕西和云南省。已有人工栽培。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饮片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外表皮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淡渗利,平而少偏,入肾与膀胱经。专于渗利水湿而力强,为治水湿内停之要药。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
(1)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 湿盛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 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虞,故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张秉成《本草便读》猪苓 淡渗分消。治各种癃淋。皆可自肠中下导。甘平赤黑。去诸般湿热。却能从釜底抽薪。(猪苓生枫树下。得枫根之余气结成。状如猪屎。故名。外黑内赤。甘淡性平。入小肠膀胱血分。分利湿热。湿热下降。则上焦之热渴止。表部之温疫解。亦里和表解之意也。然毕竟淡渗燥利之品。耗亡津液。阴血不足者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