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名医大家这样“把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那中医药质量如何高质量的发展,怎样切实的提高中药的质量,推动我国中药产业与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医药行业共同面临的话题,由中经名医会好医生大讲堂举办的圆桌论坛,邀请到了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张苍、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一起讨论。
一直以来,中药质量良莠不齐的药材关系紧密。金世元指出,中药质量主要看“两药”,即“原料药” (道地药材)和“炮制药”(中药饮片)。“原料药材是质量的基础,决定着中药质量的好坏;具体的疗效则通过炮制决定,炮制是疗效的核心。”金世元说。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由于各地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不同,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如云南三七、四川附子、东北人参等道地药材。
“中药质量还得看原料药材,只有原料药材质量好,炮制的饮片才能好,原料药材质量不好,手工再好也不行。”金世元说,从此前的手工炒制到如今的机械化炮制,从过去望闻问切经验法到如今显微镜精细化鉴别,伴随着工艺效率的提升,中药质量也迈出了一大步。然而,道地药材依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耿福能对此深表认同,中药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都在路上。在药材方面,由于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尚未等到合适时间便开始收割药材,这使得中药材市场良莠不齐,扰乱了中医药良性发展。此外,中药材对产地与产季要求极高,规范化种植尤为重要。他举例,中药四维之一附子对产地要求极为严苛,为保障药材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好医生集团便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种植了“川附子”。当前,布拖县不仅有附子种子,还出产黑顺片、白附片等商品附子。在保证附子供需之余,质量也得以保障。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药,医药从来不分家。当中医师面对中药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历史性的观点。该观点会影响医生对药物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鉴别、使用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比如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提到治疗急性传染病,一剂知二剂已,没有第三剂。彼时,用的是野生性药材,并非黑附片白附片这样的种植性药品。”张苍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愈来愈高,对药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在皮肤病治疗上,药物不再局限于满足止痛止痒,患者对药物的需求更高了。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药物的采收、加工、引种方面都做更多的研究。怎样能生产很多的药材,同时能够很好地保证质量,就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
“并不是先进的设备就是现代化。”耿福能对中医药创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表示,守正创新应不拘泥于一些检测设备、一些瓶瓶罐罐。“中医药现代化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的语言、现代的科技思维,用世界语言解读好咱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贝,把中医药科技故事讲好。比如,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就不能有中西对抗思想,非要分中医、西医。医学不应该有中西医之分,要用现代语言诠释中医的深邃内涵。”
中药需要和现代医学接轨,借助现代医学手段,确定药物的关键成分。张苍说,“或许多年以后,我们可以从一种原生态的绿色药物演化出有明确的成分的第二类产品。我们在使用时,可以非常精准地选择它的功效而规避它的副作用。” 张苍期许,未来,医生或许可以开一张不是附子甘草,而是青蒿素、雷公藤多苷等的中药组分的处方。该处方是组成药物,既可以解决药材资源的有限性,又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解决人体体内复杂的关系问题。
“附子、川木香、川续断这些原产药物,要保证道地取材,在加工炮制上做到更优质。要用传统的方法鉴别饮片、鉴别扩大引产的饮片,并尝试把研究做到更精细化,未来中医药将获得更大的使用场景。” 张苍说。
在这方面,好医生集团也在不断践行探索。附子在中药中素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根据此线索,好医生集团研发团队在附子的研究中发现了单体成分对慢性心衰具有作用。目前,该研究已获批一期临床。这也是好医生集团迈向现代化制药企业的实践之一。耿福能表示,中国医药分为传统医药、现代医药、未来医药。进入生物医药时代,无论是医还是药不能停留在器官与器官之间徘徊。“医”应该大胆进入细胞领域,“药”则大胆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因此,要用现代手段解决中医药痛点,要用现代人的思维逻辑解读中医药。比如,在药物方面,要阐明药物的哪些成分在起效、怎样起效、物质基础是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