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10余年,尿酸850,痛风石破溃,怎么治?

文 / 风欲止
2017-07-15 19:18

中医认为,痛风虽表现为局部痹痛,以关节之变为主,然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常,气血失和的全身性疾病,为本虚标实征。痛风以湿毒痰瘀为本,皮肉、筋骨、脉络疼痛为标。

临床中出现的骨节剧痛,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或石淋尿血,甚则关格尿闭等险恶之证,均为湿毒、痰瘀壅滞为患所致。治疗应泄浊化瘀,荡涤污垢,推陈致新,不但可以解除关节痹痛,而且能够改善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排泄和降低血尿酸水平。

患某,男,50岁。2016年6月初诊。主诉多关节肿痛10余年,加重1年,自述多关节肿痛,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一痛风石,溃烂并有尿酸盐晶体流出,四肢酸软,行走困难,形体肥胖,大便常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而黄,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瘀点,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查体:尿酸850μmol /L,肝、肾功正常,尿常规正常。辨证为湿毒壅盛,痰瘀互结,经络不通。治以清热解毒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组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山栀15g,黄连15g,土茯苓30g,蒲公英25g,生石膏30g,知母15g,虎杖30g,薏苡仁50g,白茯苓30g,车前子30g,甘草6g,白芥子30g,浙贝母15g,秦艽20g,羌活15g,独活20g,苦参15g,赤芍30g,川芎25g,等等。水煎服,2日1剂,1日3服。

服药10剂后,患者自觉全身各关节肿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双下肢肿胀症状消失,痛风石溃烂症状缓解,但仍有白色尿酸盐晶体流出。大小便正常,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瘀点,舌苔薄黄微腻,脉弦细涩。以血府逐瘀汤合茯苓丸加减。服药方法同前。

服药15剂后,患者自觉全身各关节肿痛症状、痛风石溃烂症状消失,但仍有少量白色尿酸盐晶体流出,全身多处痛风石缩小。下肢酸软,行走困难,大便溏薄,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服药方法同前。

服药10剂后,患者自觉全身乏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多处痛风石较前继续缩小。舌质红,舌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效不更方,继服6剂而愈,复查尿酸315μmol /L。

按:从以上中医痛风医案可以看出,首先,中医痛风重视健脾理脾。湿之源在脾,土胜则湿去,治湿须理脾。健脾运湿是治湿的基本大法,通过补益脾气,使脾运得健,水湿自去,痰瘀得化,经络自通。依其寒热的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异。

其次,中医痛风重视祛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活血解毒、利湿排毒、益气化毒的不同。善于运用祛毒药物,如土茯苓、虎杖、蒲公英、茵陈、苦参、大黄、芒硝、萆薢、黄柏、苍术、水蛭等药物。

再次,中医痛风重视调益脾肾。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湿毒痰瘀虽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理因素,但与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的紊乱有关。脾肾不足,功能失调是痛风发病的基础。调益脾肾,正本清源,可以恢复和激发机体整体的功能,以杜绝和防止痰湿浊瘀的产生,从而抑制和减少尿酸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