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
9月25,在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医药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报告。
宋瑞霖指出,中国的医药创新发展,我们的第一阶段就是政策的引领,从国家新药重大专项2008年正式实施到2015年中国药品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们的医药创新的政策环境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同时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给予了重大的推动。资本与医药创新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十一五”到“十三五”,国家新药重大专项总共中央财政支持了233亿。同时由于政策的引领,中国医药领域的风险投资和生物基金的投资额上升了15位,从2015年的120亿上升到2020年的1850亿。2016年到2020年中国上市的创新药,疾病负担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几大疾病领域,也就是说中国的医药创新是和中国的临床需求紧密相连的,来自呼吸、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抗肿瘤都成为了中国创新的主战场。
宋瑞霖表示,就患者的获益情况而言,中国的医药创新也使中国的患者得以更多的获益,以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看,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提升了10%的生存率。
”中国正在走在从仿制向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力求从一个制药大国,走向一个创新的强国,这是我们的历史的使命,中国的药物研发从投入的规模上我们排名第二,中国和美国两国占据了全球研发投入的整个科技研发投入的48%。“宋瑞霖说。
中国的医药创新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压力?宋瑞霖认为,首先是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我们分了四个部分:一个是经费投入的阶段和分配效率在制肘医药创新;第二核心资源的生产和供给存在卡脖子的风险;第三创新的主题机制和评价导向制约了创新的活力;第四人才能力的结构和评价机制还需要不断的去完善。
在基础研究方面,宋瑞霖表示,重大专项强调的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我们的药物审批我们强调的是临床价值为导向,我们未来在经过政策的引领,资本的赋能之后,我们的市场仍然要坚守临床价值为导向,因为不能来到市场就变成了市场价格为导向,这样的话中国的医药创新前面跑的再猛到最后也不可能走向成功。
宋瑞霖呼吁,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因为我们中国的医保是基本医疗保险,面对创新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能杀出一条血路,建立一个中国医药创新的单独的评价和支付体系,所以建议不要因为医保的费用有限所以中国的创新药的价值就跟着变成了很有限,要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医药创新。中国药促会呼吁,希望我们的整个医疗保障首先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商业保险,同时在整个医保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能够以临床价值确定创新药的价格,根据支付能力来限定报销的比例,来使得既要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又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我们呼吁所有的政府部门,能够始终坚持临床价值战略性思维,能够为中国的医药创新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香港交易所、蓝迪国际智库和艾美达医药咨询共同主办,会议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大力支持,深交所和上交所作为大会特别支持单位,华泰证券作为金融机构协办单位,齐鲁制药、先声药业、西安杨森和复星医药作为协办单位都给予了会议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