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医生”尝百药!

文 / 答摩
2021-09-26 09:09

榜样是一种力量

榜样是一面旗帜

有榜样的地方

就有进步的力量

他们爱岗敬业钻研本职

锐意进取争创一流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

向他们致敬!!

从9月22日起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推出

“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

主题宣传活动

该活动在健康湖北、湖北日报等

进行持续展播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

“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杨家耀

杨家耀,男,45岁,中共党员,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双百分”青年中医杨家耀:我调的中药是咖啡口味

他是湖北省中医首批“师带徒”学员,跟随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湖北首批中医大师杜建民主任学习。2020年师从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杜建民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他是同事们爱找的医生,也是患者们信赖的医生,曾被武汉晚报称赞为治疗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双百分网红医生”,作为近年来医院里炙手可热的青年专家,他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医疗技术赢得了患者和业界同行的称赞。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5月初,武汉市第一医院公布了2021年1-4月全院专家门诊量排名,消化内科副主任杨家耀从全院288名专家中脱颖而出,排在前五。前五名的专家中,45岁的杨家耀是最年轻的。 能从门诊量过百万的皮肤科中“突出重围”,没点拿手的本事是做不到的。作为近年来医院里最炙手可热的青年专家,杨家耀的专家号出了名的难挂。他在院内和病人中口碑极佳,很多人都是慕名来找他看病。外地病人来一趟不容易,为了方便病人,他总是尽可能的加号,牺牲休息时间,满足患者的需求,以至于他总是门诊下班最晚的。除了常规门诊,他还会通过线上就医程序,解决部分外地病人就诊问题。

杨家耀说:“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每周杨家耀有三个半天的专家门诊。早上8点不到上门诊,要看到下午一两点才能下门诊,50多个病人中,有10多个都是外地的病人,最远的来自内蒙。外地病人来一趟不容易,杨家耀总是给他们加号,以至于他总是楼层中关门最晚的那一个。“我经常被其他同事调侃,说我拖了大家下班的后腿。”虽然杨家耀知道大家是开玩笑的,但每次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更多的还是感激同事们的体谅。专家门诊量遥遥领先,杨家耀每个月还要看150个普诊号。“这些号是为了老病人和外地慕名而来却挂不上号的患者特别增加的。” 作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首批七年制硕士研究生,2002年杨家耀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作。3年后,他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室病区负责人。

“医术乃医德之本”

“怕冷、多梦、排便不尽兴……”还没等38岁的付女士开口说话,杨家耀就噼里啪啦说出了一大堆症状。“对,对……这就是我的问题。咦,您是怎么知道的?”杨家耀一开口,饱受腹胀和排便困扰的付女士当即就被他圈了粉。病人间常说“杨家耀看病很‘神’”。“拿脉后直接说出病人的病症,只不过是获取一些心存质疑的病人的信任。”杨家耀解释,自己本就年轻,还长着一张娃娃脸,不少病人第一次找他看病,多少有点不信任。一拿脉就能说得八九不离十,病人立马就被“俘虏”了。看,虽然能够说得准,但是并不完整。俗话说“药以治病,医以疗心”,中医是“人术”,医患间的沟通非常重要。问诊很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的了解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中医不是炫技,望闻问切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杨家耀再三强调。 杨家耀医生坦言,中医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还是“非主流”地位。前来就诊的病人多是多方求治无果,病情复杂的情况较为多见。“医术乃医德之本,只有疗效得到认同,才是好口碑的基础。”他说。

有一年酷暑,年过六旬的王阿姨走进了杨家耀的专家诊室。她身上穿着外套,里面套着厚秋衣,腰间贴着8个暖宝宝,还不停地喊冷。王阿姨年轻时是运动员,平时身体很好,3年前突然开始怕冷。这几年她四处求医,怕冷的毛病一直解决不了。在网上看到杨家耀后,王阿姨找上了门。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前几天来复诊的王阿姨穿着短袖走进了诊室。“终于像个正常人了。”王阿姨不停致谢。

前不久接诊的一个病人,一天要跑十几二十趟厕所,已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被这个病困扰了八九年,看遍了西医中医,就是没有办法解决。他找到杨家耀,只吃了一个星期的中药,排便次数就降到了两三次。 还有一个胃食管返流的病人,整夜整夜无法入睡,半年内瘦了30多斤。经朋友介绍,她找到杨家耀,用纯中药治疗了半年,不仅症状消失了,人也胖了回来。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杨家耀医生的门诊,屡见不鲜。他全权负责老师杜建民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他因此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3年后,国家中管局专家来验收时,用“震惊”二字给予了工作室极高的肯定,称其“在学术思想总结上很有深度”。

“我开的中药是星巴克口味”

“以你目前的身体状况,在生育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杨家耀一边拿脉,一边说。听到这句话,陈女士瞬间红了眼。她这些年为了要个孩子,历尽磨难,几次尝试试管婴儿都失败了。如今医院里还冻着胚胎,正等待合适的时机移植。“吃我的药先试试看。这药除了解决你的腹胀外,还能让你的‘土壤’变肥沃,这样‘种子’才容易发芽。”闻言陈女士的眼睛一亮。杨家耀善用通俗形象地比喻让患者明白治病机理,增强患者信心,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然后我给你开几副星巴克口味的中药,不难喝,一定要坚持喝。”杨家耀边开药边补充说道。陈女士听了笑了,还有星巴克口味的中药?杨家耀经常说,要想治好病,首先要让病人能够听话乖乖喝药。所以他很注重药的口感,开给病人喝的药方,绝大多数自己都先试喝过,前后不下上百付方剂组合。“古有神龙尝百草那是真危险,我不过将方剂组合微调了一下口味,不值得一提。因为药的口感好,才能喝得下去。病人才能更好地遵医嘱用药。”杨家耀说。现在,病人都夸赞喝他开的药是星巴克咖啡口味,口感极好。经常有病人跟他说,“吃了你的药,连放屁都不臭了。”而且,他开的药不仅疗效口味具佳,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都还比较平价。

“我是‘疫’不容辞的中医人”

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作为科室领导和共产党员,杨家耀第一个在科室主动请缨申请去疫情防控最前线。在等待集合命令的那段时间里,杨家耀一边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值班,一边带领病区的同事做好防控,救治病人,直至最后一名住院病人按指挥部要求转运到指定地点。“大年三十”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杨家耀投入到疫情一线,和医院七位科室主任一起接管医院急诊科。面对新的医疗环境、巨大的急诊量和抢救压力,申请为这个新的急诊团队值了第一个夜班。为了抢救病人,穿着隔离服1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连续工作。杨家耀也是全院第一个进驻病区的“专职中医”。2月3日进入医院隔离病房,负责2个病区“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在隔离病房工作的30多个日夜里为了给到每位患者更好的治疗,配合2个病区的医疗团队坚持做到了每天床边查房,床边“望闻问切”,坚持“一人一方”,制定中药治疗方案并予劝慰、开导、鼓励。先后接诊了近150名新冠住院患者,做到了“百分百”中医查房,“百分百”中药治疗,还负责了部分患者的中医康复治疗。抗疫后期,杨家耀带领20余名年轻的博士和硕士奋战20余日夜,总结医院前期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成果,开展回顾性研究。设计并构建了医院全部1476例住院病人相关数据的EPIDATA数据库,包含540多个数据单元,近50万个数据元素。同时,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了几项新冠课题。并以共同第一作者在“中科院1分区”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篇,这篇文章被仝小林院士评价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大样本中医药治疗新冠重症危重症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

经过2020年的抗击新冠疫情,现在的杨家耀对中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以前很多人对中医的认识界定在对慢性病的医治上,但是抗击新冠以来,中医中药的作用已经不容置疑,中医能解决西医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前,因为被患者的信任所感动,以及被这份职业能给患者解除病痛的满足感所感动,杨家耀常说:“中医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而现在,杨家耀强调:“中医让我特别有自豪感!中医在我们青年中医人的手上,一定能继续守正创新,发扬光大!”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