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艾灸并不难,须知不能艾灸的四种情况,掌握艾灸的六个要素

文 / 睿影数字医学动画
2021-09-24 09:09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这句话是不是让您也想着试试艾灸呢?

“一针二灸三用药”,艾灸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多种疾病具有其他医疗方法难以替代的效果。几千年来,艾灸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1000多年前,艾灸就传到了日本,以后陆续传到东南亚、南亚、欧美,如今已在世界各地普及,成为了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

灸法是将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人体体表的穴位上进行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温度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通过长期实践发现“以艾承之得火为妙”,艾叶不但具有宣通气血、温中逐冷等多种药效,而且气味芳香、燃烧充分、易燃易灭、热力适中,成为最为常用的灸法媒介,所以灸法也被习惯称为艾灸。

艾灸“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医学入门》中提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的范围很广,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无论虚实寒热表里,均有灸法的适应症。有些疾病用针刺或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艾灸,有可能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艾灸既可以起到局部刺激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经络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据研究显示:艾灸能够激发脏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内分泌系统均有积极的调整作用;长期使用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却病延年。

所以艾灸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

艾灸常用的灸法有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等几种。

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法(疤痕灸和着肤灸)和间接灸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

艾条灸分为悬起温和灸、实按温热灸。

最为常见的艾灸方式为悬起温和灸法。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手持,或者应用艾灸盒等器具,对准腧穴或病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刺激性小,更易被人接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中医药的调理方式,而艾灸因其安全性高、简单易学被广泛使用。不过,艾灸虽然看似简单,但如要取得满意的效果,还是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知识。

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除了具有区别于其他中医疗法的显著特色外,并没有脱离传统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思想。同样需要在辩证、辨经的基础上,分清标本缓急,重视虚实补泻和三因制宜。

清代医学大家王孟英曾说:灼艾之可以除百病者,谓可除寒湿凝滞、阳气不能宣通之证,非谓内伤外感一切之病,皆可灸而除之也。

所以,灸法也是有很多禁忌症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凡属实热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时,不应使用灸法,如高热(发烧)、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黏腻、精神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危象、肺结核晚期、严重贫血、呕吐、急性传染疾病等。

二、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不建议使用灸法。

三、艾灸对于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娠呕吐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于施灸。

四、面部、颈部、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影响艾灸效果主要有六个要素。

1、艾。

无论是采用哪种施灸方法,也无论是使用艾绒、艾柱、艾条,艾的质量,以及艾柱艾条的治疗,对于艾灸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用生,灸火则易伤人肌肤。”

因此,必须用陈久的艾叶,而且越陈越好。

此外,艾柱或艾条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艾灸的效果,比如,有些艾柱或艾条很松散,燃烧迅速,热力迅猛,影响施灸效果。

2、灼。

灼是指艾灸的刺激强度。

《千金要方》记载:凡如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瘟疫毒气不能着人也。

大意为如要到西南、东南等潮湿的区域,一定要灸几处穴位,而且一定要做到有灸疮的程度方可。

从历代医学文献来看,有灸疮的艾灸治疗疗效极佳(当然,灸疮是正常治疗导致),所以也有“不得疮发,其病不愈”的说法。

较强程度的艾灸刺激性才能加强艾灸效果、延长疗效。

艾灸虽看似简单易行,但既需要专业,也需要耐心。如果没有耐心,又怕灼伤,时间和力度都达不到,也就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了。

3、穴。

灸不离穴,效由穴生。

艾灸治疗是通过对一定的腧穴进行艾灸来完成的,配穴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穴位的正确选择,需要依据经络、腧穴理论,并结合一定的临床实践方可。虽然艾灸相对安全,但不定穴位,不知经络,随便施行,就极易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

4、久。

久指治疗的时间和疗程。

灸从久,对于慢性病而言,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可连续灸数月。

如果是急性病或偶发病,只灸一两次,病症消失也就可以结束了。

如果是用于健身,则可以每月灸三四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

5、传。

传,指感传。通过连续均匀的刺激可使刺激量逐渐积累,在达到一定作用量后,就能出现感传。感传是影响并判断疗效的重要因素。

艾灸的程度,前人有成熟的经验。

《医宗金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

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所以,艾灸在选择正确的经络穴位的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的、一定程度的温热刺激。

6、均。

施灸的顺序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阳经,后阴经。

连续的、均匀的、有次序的艾灸刺激是获得疗效的关键,也是艾灸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