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中医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虚湿盛型肠病的经验方

文 / 小公谈健康
2021-06-01 00:17

补运健脾汤

[组成]太子参,炒白术,炒山药,炒薏苡仁,云茯苓,炒建曲,煨葛根,炙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止泻。

[主治]炎症性肠病属于脾虚湿盛证。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术后综合征等属于脾虚湿盛型病症。

[随症加减]

脾虚湿盛型炎症性肠病,也会兼夹气滞、食积等之不同,日久又可化热伤阴,脾阳虚弱,肾阳不足等,故应综合辨证,药随证转,灵活变通。

(1)饮食不化,不思饮食,肠鸣腹痛,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等消食开胃,健脾止泻。

(2)胃脘胀满痞闷,恶心呕吐,肠鸣下痢,不思饮食,舌苔黄腻,脉滑等寒热错杂者,则合散结消痞、和胃降逆之半夏泻心汤加减。

(3)胁肋疼痛,情志不舒则泄泻加重,肝郁脾虚者,可合疏肝健脾之痛泻要方化裁。

(4)肠鸣腹痛,里急后重者,加煨木香、黄连以清化湿热,理气止泻;大便夹黏液者,加马齿苋、仙鹤草清利肠道湿热;湿热较重,血败肉腐,大便夹有脓血者,可加凤尾草、败酱草、白头翁、地榆、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利湿之品。

(5)肛门坠胀,大便不尽感等中虚气陷证,加黄芪、荷叶、升麻,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6)四肢不温,畏寒喜暖,泻下清水等脾阳不足者,加干姜、桂枝等温补脾阳。

(7)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五更泄泻等肾阳虚衰者,加补骨脂、附子、炮姜、五味子等合四神丸之意温肾壮阳,涩肠止泻;久泻滑脱不尽,又可酌加石榴皮、诃子肉、罂粟壳等以涩肠止泻,罂粟壳用量宜轻,每剂5克,连用不可超过2周。

[用药分析]

本方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炎症性肠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饮食难消,清浊不分,故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大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湿困中焦,气机阻滞,故见嗳气,脘腹胀满等;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于濡养,故见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淡,苔白腻,脉细或濡等皆为脾虚湿盛之象。

方中太子参、炒白术、炒山药为君,益气健脾,扶正固本。炒薏苡仁、云茯苓、炒建曲为臣,燥湿运脾止泻,使补而不滞《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煨葛根为使,使清气升而浊气降。药用炒过之品,补气健运脾胃、燥湿止泻之力尤增,使脾气充足而其功可用,湿气去而泄泻自止。此方化裁于名方参苓白术散。全方仅8味,共奏补运脾胃、燥湿止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