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药的规律发展中医药,药圣李时珍必下神坛

文 / 博然聊养生
2021-05-14 18:09

先作个说明:本人与李时珍并无仇恨,仅就事论事,耽误各位三四分钟时间,看完再评论务必。


圣人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今已过不惑之年而待天命之时,也曾奋发奋强意气风发过,回望人生总感叹得真理不易,守真理更难。而药圣李时珍与他的惊天巨著本草纲目也是如此,无论当时是不是掌握了医药真理,穿越五百年时空后,本草纲目仅剩了药物学巨著的名头,和岐黄之术关系不大了。


第一次听到本草纲目是上小学时老师的课堂上,听着老师讲李时珍这一课,现在只记得编撰二十七年之久,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材,三次修改,死后三年刊印。第二次看到是电视剧大明1566中,李时珍出入裕王府,嘉靖让群臣猜明月字迷之时。第三次是在央视的节目中,是王劲松扮演李时珍活到了本草纲目出版的时刻,后人帮天堂的李时弥补了生前遗憾,是感人泪目,让千千万万的人泪洒幕前。也普及了中医知识,当听到李约瑟达尔文也看过了这部后书后夸赞,倍有自豪感。难道本草纲目作用只有这些吗?是的,留给后世的这部煌煌巨著也只有这些了。当然了达尔文有可能得到过启发,有了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方法,李约瑟看了后中国文化技术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遗憾的是,再用放大镜找,找的就是什么寡妇床头土,捉对的蟋蟀等,是反中医人攻击中医的活靶子罢了。


本草纲目是部百科全书,是部药物学著作,在世界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李时珍也是当时名医,现在也挂了药圣的名号。当历史走过五百年后,在中医药的世界里,位置是相当的尴尬,并没有典籍里的中国演的那样直入人心。在中医界,李时珍并没有什么有影响力派系产生,远不如经方瘟派。在中药界,纲目的位置也在本草经之下,区区收录三百六十味的小本子影响力远胜收药一千八九种本草纲目。用句大不敬的话说,本草纲目就是私人编撰的类书,也就是大杂烩。试看下中医药中有几人在用本草纲目中的方子呢?医运如国运,汉唐中医后,宋时便衰落了,虽然有宋元四大家,也各称一派,各自诠释了岐黄之理,到李时珍生活的明朝,医家仿也难已辩其各派真伪,方子越收越多,药物也是越集越众。这可是生命医学,如此之多的方子药物,如何选择,给后来学医者造成多大的障碍,中医行向来是入错门一世空,不要看中医大夫的表象,有人白发苍苍也许只能靠堆积药材碰运气过日子罢了。如果李时珍老先生仅收集方药编撰成册也就罢了,只能是让人多花精力辨识而已,可他老人家动了中医的不传之密,剂量。也许是在王府给王爷看病,为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思,李时珍认为汉时一两为明时一钱,还写在了他的本草纲目里,而且还影响到了现在。当汉时的计量器土,医界人士才明白,中药屡屡不效,是汉时的升两合枚在转换中出了问题了,并非中医理论方药的问题。


卖啥的吆喝啥,国家现在倡议用中医药的规律发展中医药,就是要荡除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假把使,药王的名头也该走下神坛了。因为中医中药生命息息相关,中国人命很贵,不是用命试药的年代了。


二十七载风雨霜,生前未印抱憾亡。四百年中催地府,如今登央视堂,夷人翻阅常惊叹,约瑟浓墨书一章。可叹医药无建树,早下神坛防身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