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用生姜吗?用好了也可治病哦,经方中竟有如此用法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21-04-19 09:16

中药有不少是药食同源的,如生姜就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或有医者认为生姜在临床处方中可有可无,其实不然。

生姜始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医圣张仲景非常重视生姜的运用,在其著作《伤寒论》113方中有39条方含有生姜,或为君药,或为佐使。在临床中若能运用生姜得法,不仅可提高疗效,亦可消除部分药物对胃肠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研究生姜的应用规律,特别是生姜的剂量与疗效关系。

一、关于生姜的功效分析

1

解表益卫:如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含有三组方根:桂枝配甘草辛甘以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以化阴,大枣配甘草益胃气、养胃阴。生姜在桂枝汤中起两方面作用,一是走表,助君臣之药以调和营卫;二是走里,和胃以温阳益气畅津。

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

和胃止呕:如大小柴胡汤

生姜是“呕家圣药”,和胃止呕能力超强。小柴胡汤证“心烦喜呕”,大柴胡汤证“心下急,呕不止”等,临床中无论外邪内犯,还是杂病内伤,均常兼见胃气不和而见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临证用药多加配生姜,用之多验。

3

温阳利饮:如小半夏汤

本方证因痰饮停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所致。治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方中用半夏辛温,体滑而性燥,可燥湿化痰涤饮,又能降逆和中止呕,是为君药。生姜辛温,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温胃利饮,且制半夏之毒,是臣药又兼佐药之用。二药相配,使痰祛饮化,逆降胃和而呕吐自止。

仲景所创该方,对于后世痰饮呕吐或胃气上逆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祛痰化饮或和胃降逆止呕的经典配伍组合。

4

散结消痞

《伤寒论》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即由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而成,故临床使用生姜泻心汤必见半夏泻心汤的“痞”。何为“痞”?仲景讲得非常清楚,痞即是“满而不痛,按之濡”。《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中说:“临床所见干噫食臭症状,用半夏泻心汤难以治愈,必加生姜”,确是经验之谈,可见生姜擅长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5

温胃益气

取生姜辛散温通阳气,配甘药治虚劳虚寒里急的腹痛。如温建中气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之类;配伍温补之品,以治血虚寒结的腹痛。如温血散寒之当归生姜羊肉汤;配伍炙甘草、大枣以温养胃气,资营血之源,而治气血不足,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之炙甘草汤,以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6

和胃解毒

生姜可制半夏毒性,如小半夏汤、小柴胡汤等;可制羊肉之膻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此外,生姜还可解鱼蟹之腥毒,已广泛用于民间食疗方。

二、关于生姜的剂量分析

在《伤寒论》中共有35条方在主方中用到生姜,用量最多者用至8两,最少仅用6铢(一两为24铢),可见仲景用生姜针对不同的方证,用量非常讲究,对证十分精准。

1

生姜用三两的方剂,共20方

主要是桂枝汤类方,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小建中汤等。

如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用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甘草以益卫,助芍药甘草以畅津,合全方共奏祛风解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治疗太阳表虚证。

此外,小柴胡汤、大青龙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也是用生姜三两,如桂枝汤证的“干呕”,小柴胡汤证的“喜呕”,葛根加半夏汤证的“但呕者”,主要起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2

生姜用四两的方剂,共2方

有生姜泻心汤和桂枝新加汤。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新加汤),生姜用量比桂枝汤多一两达四两,意加强温胃益卫之力。《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身复疼痛,为外未解,法宜桂枝汤发汗以解之。但如果见脉沉迟,为胃气津两虚,只凭“草枣”平淡之品己无力振兴胃气,故加补中有力的人参和温中健胃的生姜以复胃气,更加芍药以滋津液,祈能温养肌腠。

3

生姜用五两的方剂,共3方

有大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及当归生姜羊肉汤。如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呕不止”,旋覆代赭汤证的“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当归生姜羊肉汤证的“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生姜均用至五两,主要体现在加强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4

生姜用六两的方剂,共1方

有吴茱萸汤。如“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证的呕吐比较厉害,因此生姜用至六两以加强降逆和胃止呕之功效,配合吴茱萸、人参、大枣等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症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症。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5

生姜用八两的方剂,共3方

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小半夏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如“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症见腹胀满,心下痞满,纳差,呕吐,苔薄白或白腻,脉无力等症。本方证重在消而不在补,可谓“七消三补”,因此人参和甘草用量宜小,以免胀气滞气。

6

其他用量,共7方。

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柴胡加芒硝汤用生姜一两,桂枝二越婢一汤用生姜一两二铢,桂枝二麻黄一汤用生姜一两六铢,柴胡桂枝汤及黄芩加半夏汤用生姜一两半,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生姜二两等,生姜用量少,主要是用于表郁轻证,配合桂枝、麻黄、柴胡等解表药,轻佐以益卫散邪。即所谓病重药亦重,病轻药亦轻也。

三、关于生姜的量效关系

生姜辛温,辛能散能走,温能助阳温阳,其作用部位既可在表也可在里。生姜用量较少时(二两以下),仅在表助桂枝、麻黄等解表药祛邪解表,调和营卫,多用于表郁轻证,如桂麻各半汤。

生姜用量中等时(三至四两),既可走表,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又可走里,配合半夏大枣等和胃利饮,降逆止呕,如小柴胡汤。生姜用较大量时(五两以上),主要作用在里,起温胃止呕、温中降逆、温阳利饮、温阳补中的作用,如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等。

生姜为“呕家圣药”,因此,胃气不和、胃气上逆越厉害,呕逆症状越严重,仲景用生姜的剂量也越大。莫枚士在《经方例释》说:“在表易发,在里难发”,治胃气上逆等里证,生姜用大剂量是至理,在临床上也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