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穴:肝经上的“消气穴”,肝气郁结要常按
【太冲穴概括】
穴位取穴法: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别名:大冲穴。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备注:输穴;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功能作用:燥湿生风。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
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一按就灵】
太冲穴是肝经上的“消气穴”,是容易着急上火人群的一大法宝。因此,生活中,当你感到烦闷、焦虑甚至想发火的时候,只要用拇指指腹推按双脚背部的太冲穴各3分钟,胸中的怒气就会得到缓解,甚至一扫而光。由于肝经的循行路线是自下而上,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因此,消怒火应逆着肝经推,即向大脚趾方向推,要有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养生说明】
太冲穴是肝经之原穴,不论是肝火、肝阳、肝气、肝风,皆可取其泻之、平之。本穴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胺痿痹。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