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一泻千里”?看看中医有何良方
当你雄姿英发,羽戴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际,突然一顿,跑厕所了,这是多么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阿!随着医学事业蒸蒸日上,对此煞风景之病症'腹泻''也有所了解,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1],分别是:
(1)渗透性腹泻:学术点就是肠道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物质使液体大量进入肠道,引起腹泻,白话点就是吃坏了肚子,或者有人喝牛奶跑去腹泻的原因,这个病通常解决吃的食物或者禁食就能解决。
(2)分泌性腹泻:是由肠黏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造成水和电解质分泌太多或者不被吸收,也就是身体安排水液代谢的机能出问题了,如肿瘤或其他腺瘤影响身体一种叫做促分泌物物质的出现,通常这种腹泻禁食无法止泻,要解决病因才能被消除。
(3)炎症性腹泻:由肠黏膜炎症、溃疡等使炎性渗出物进入肠道造成,有感染和非感染两类。感染就是细菌、寄生虫等造成腹泻;非感染的就是因为免疫、肿瘤、肠道炎症等发生所形成。因此此类腹泻就须用药或调节菌群等治疗手段介入。
(4)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就是由于肠蠕动过快,水分来不及吸收造成的腹泻,而以上三种机能与此种腹泻密切相关,因此现代很多研究都以此为出发,如调整肠道菌群、使用抑制肠蠕动药物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肠易激综合征''。
之前我们介绍过''肠易激综合征'',但需要大家明白,此病有三种型式,分别是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由此可知,这个病不是单纯一种排便形式所决定。而其诊断以''反复发作腹痛''加上排便相关症状(腹泻或便秘)6个月以上作依据[2]。我们这次就先讲讲腹泻型的中医治疗办法吧!
古代中医对于全部腹泻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一网打尽'',全部归类为''泄泻''这个疾病。但随着现代发展,在2017年版《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把此病分为''泄泻''、''腹痛''、''便秘''的范畴,其病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主要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胃)、肾等脏腑,与心肺有一定关系。
以''泄泻''来说中医把此病分为5个证型,分别是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5类。
(1)肝郁脾虚证:1主症为腹痛即泄,泄后痛减,急躁易怒;2次症为两胁胀满,纳呆,身倦乏力;3舌淡胖,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4小药箱:痛泄要方。成药有痛泄宁、固肠止泻丸等。
(2)脾虚湿盛证:1主症为大便溏泄,腹痛隐隐;2次症为劳累发作,纳呆,身倦乏力;3舌淡,边可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4小药箱:参苓白朮散。
(3)脾肾阳虚证:1主症为腹痛即泄,多晨起发作,腹部冷痛,得温痛减;2次症为腰膝酸软,不思饮食,形寒肢冷;3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4小药箱: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或者有成药如固本益肠片。
(4)脾胃湿热证:1主症为腹痛,泻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秽;2次症为脘闷不舒,口干不欲饮,或口苦口臭,肛门灼热;3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4小药箱:葛根芩连汤。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
(5)寒热错杂证:1主症为大便时溏时泄,便前腹痛,便后减轻,腹胀或肠鸣;2次症为口苦或口臭,畏寒,受凉发作;3舌淡,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滑。4小药箱:乌梅丸。
当然中医还有的针灸治疗,泄泻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位治疗;其他还有中医按摩、药浴、神阙穴(肚脐)贴敷法。最后免不了,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医食疗方子[4]:
(1)车前山药粥:山药30g(磨粉),车前子10g(装纱布),两者丢入锅内,小火煮成粥即可。可健脾清热、固肠止泻,对慢性肠炎久治不愈及腹泻反复发作有效。
(2)茴桂羊肉汤:羊肉500g洗净切小块,葱、姜、盐少许,加小茴香10g、桂皮5g,米酒及水适量炖煮50分钟,至羊肉熟烂,食肉喝汤。可补中益气,散寒止泻,对脾胃虚寒腹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