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学术论坛》“气机”浅识

文 / 健康小门诊
2021-03-26 00:09

气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精气学说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之一,与阴阳、五行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阴阳、五行学说又可与精气学说相互渗透理解,可见“气”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

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无形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而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便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变

中国古代的“气—元论”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将“气—元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类比人体的各种气有共同的化生之源,人体内的各种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各脏腑经络之气,都是一身之气的分化。

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有三,一是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气的根本;二是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三是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后二者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关系是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主要形式有升降、出入、循环、转化及清浊异处。气机的出入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吐故与纳新;气机升降则是维持体内功能、阴阳平衡的重要条件;循环不已则周身获得气之充养补给;消长转化则使组织器官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作用;清浊异处是气机运动的必然,使清气上升以养清窍、脏腑,浊气下降而从下排除体外。当气的运动正常运行,则人体健康不易生病,即使有病也易于好转,而不致出现危象。

当各种病因致气机失调后可出现:气的生成不足或消耗太过则气虚;气升举不足则气陷;气的运行受阻则气滞;气的上升太过则气逆;气机郁滞日久则气结;气机郁闭于内不能外达则气闭;气虚不能内守而外泄则气脱;气机逆乱则气厥

气无处不在、运行不息,与人体生理病理息息相关。中医学治病注重的是生病之人,而不在病这一现象,是要追究病产生的根本,不应被疾病的一症一现所蒙蔽。所谓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医学发展到现在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是因为中医的有效治疗均来自于先辈的临床实践,是经过无数次的验证而得到的精华,且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医学学科,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医家先辈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而实践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认识,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故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温病派”以及“扶阳派”看某一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各有所长,本质不曾离开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探寻疾病的根本,故而形成了具各自特色的理论体系。张震国医大师所创建的气机疏调论治,结合了中医学说中“气”的理论和中医气—元论的哲学思想,并与实践相结合,阐明了疏调人体气机的治疗原理,是从气机疏调为方向指导疾病发生的根本,从一症、一病的现象中找到疾病的规律,从而制定治病的原则、方药,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故而疗效卓著。

本人虽然拜入张老门下不久,但被张老的思想及其疗效深深折服,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取得惊喜,获得了患者的信任。

有一患者腰痛入院,起坐艰难,平卧休息方能减轻痛苦,但卧床致大便不调,五、六日不能行,饮食如故,腹胀明显,予开塞露纳肛后虽有便意,但解除甚少。辨患者长期卧床,致气机不畅,大肠气滞,加之年老体虚,气虚不能行。参照张老的疏调通便汤,杏仁宣肺降气,厚朴导阻下气,木香行肠滞气,郁李仁滑肠通大肠滞气,再加润肠通便之麻仁、苁蓉;因气滞兼气虚,在该方上加黄芪、党参补气以助行;在服药1剂后,大便始行,按2日1剂服后,大便通畅,一日一行,腹胀明显缓解,且无腹泻。

我初入岐黄之道,对中医朦朦胧胧,幸得张老思想指引,在这漫长中医之路上寻得方向,让我少走弯路。在见证疏调气机理论的确实疗效后,我深知中医之博大精深。在今后的医学道路上我定会勤勤恳恳,不断钻研,跟随张老,运用张老的学术思想为病人解除痛苦,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