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自汗是心阳虚,心悸面白是气血虚,心悸痰多是胆郁……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心脑血管疾病也日益高发,心悸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那么心悸可以用中医艾灸来调理吗?可以调理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心悸是指患者自我感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一般是由于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其中,因受惊而发,或心悸易惊者,谓之惊悸;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者,谓之怔忡。需注意的是,惊悸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理,可恶化为怔忡。
《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素问•痹论》亦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心悸,按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6类,每种类型的调理方法各有不同:
1、心悸伴有气短、乏力、自汗,多属心气、心阳亏虚,鼓动乏力。
调理可灸:心俞、厥阴俞、膻中、气海、内关
2、心悸伴有面白唇淡,头晕气短,多属气血两虚,心神失养。
调理可灸:脾俞、气海、血海、神门、内关、足三里
3、心悸伴有颧红、盗汗,多属心阴不足,心神失养。
调理可灸:肺俞、心俞、内关、通里、三阴交
4、心悸时作时止,胸闷不适,痰多,多属胆郁痰扰,心神不安。
调理可灸:心俞、曲池、内关、丰隆、阳辅
5、心悸伴有下肢或颜面浮肿,喘促,多属阳虚水泛,水气凌心。脾肾阳虚。
调理可灸:心俞、脾俞、命门、内关、阴陵泉
6、心悸伴有短气喘息,胸痛不移,舌紫暗,多属心脉痹阻,血行不畅。
调理可灸:肺俞、心俞、膻中、内关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心悸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心气不足,心阳虚衰,阴血亏虚。其标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心悸不是小事,病久,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可出现气阴两虚,气血不足,阴阳俱虚之候。
若病情恶化,心阳暴脱,患者可出现厥脱,抽搐等危候,甚至死亡。所以,一旦出现心悸,务必引起警惕!